单霁翔新书《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受业界关注
日期:2010-01-13 访问量:5562 文章来源:Admin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新著《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在2009年岁末正式出版受到业界关注,这是作者近年推出的第4本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力著。
2009年12月19日,在《建筑创作》杂志社和天津大学出版社举办的以“文化遗产的中国传播”为主题的建筑师茶座上,围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新著《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作者与来自京津地区的部分建筑师、媒体人、公务员等不同身份的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是继《城市文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之后,作者近年推出的第4本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力著。
近年来,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和视域的开阔,文化遗产的内涵不断扩大延伸,文化遗产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成员,所关注的对象呈现出向综合化、动态化、巨型化和非物质化等方向扩展的趋势。文化景观遗产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它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的认可,但无论是概念的阐述,还是保护理论和实践方法,对它的研究都还比较模糊,迫切需要作出清晰的阐释。在这种形势下,《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作者结合我国文化景观遗产资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作者认为,文化景观是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驱动下,所产生的持续的交互影响,创造出的延续性的关联状态的表征与载体,并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化历程。作者从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和功能性出发,提出了维护持续发展演变的城市类、反映土地合理利用的乡村类、形成丰富审美意境的山水类、揭示人类文明成就的遗址类、营造独特精神体验的宗教类、延续社区传统生活的民俗类、记录社会变革发展的产业类和体现人类和平诉求的军事类等八种文化景观类型。针对当前文化景观遗产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作者强调,文化景观的保护也应进行跨学科和时空的探索,通过一系列先进理念、先进手段和先进方法,寻求人类明智地管理和维护文化景观遗产的经验。
单霁翔在发言时和大家交流了几年来他带着问题读书、写作、研究的学习实践体会。他说,读书和写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读书是写作的基础,一方面,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思想,树立新的观念;才能提高写作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写作则是读书的延续,是读书的深化。读书和写作要有针对性。要研究现实工作中最紧迫的理论问题。读书和写作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要突出重点,要注重阅读权威理论著作,关注当前的理论动态,并结合工作调研,整合归纳,形成系统观点。读书和写作要活学活用。要将所学用到现实工作中去,指导实际工作。读书和写作贵在持之以恒,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习惯。这样既利于平衡一天紧张的工作节奏,又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众多专业背景的与会者围绕这本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新书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文化遗产与传播的看法。大家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高速城市化的时代,恰恰也是文化遗产面临最大挑战或大破坏的时代。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时代,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在这个时候,单霁翔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系列著作的出现,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学科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作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领导,作者的著作非常务实,是针对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思考。大家还建议,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应广泛宣传,以指导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素养
2009年12月19日,在《建筑创作》杂志社和天津大学出版社举办的以“文化遗产的中国传播”为主题的建筑师茶座上,围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新著《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作者与来自京津地区的部分建筑师、媒体人、公务员等不同身份的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是继《城市文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之后,作者近年推出的第4本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力著。
近年来,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和视域的开阔,文化遗产的内涵不断扩大延伸,文化遗产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成员,所关注的对象呈现出向综合化、动态化、巨型化和非物质化等方向扩展的趋势。文化景观遗产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它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的认可,但无论是概念的阐述,还是保护理论和实践方法,对它的研究都还比较模糊,迫切需要作出清晰的阐释。在这种形势下,《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作者结合我国文化景观遗产资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作者认为,文化景观是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驱动下,所产生的持续的交互影响,创造出的延续性的关联状态的表征与载体,并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化历程。作者从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和功能性出发,提出了维护持续发展演变的城市类、反映土地合理利用的乡村类、形成丰富审美意境的山水类、揭示人类文明成就的遗址类、营造独特精神体验的宗教类、延续社区传统生活的民俗类、记录社会变革发展的产业类和体现人类和平诉求的军事类等八种文化景观类型。针对当前文化景观遗产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作者强调,文化景观的保护也应进行跨学科和时空的探索,通过一系列先进理念、先进手段和先进方法,寻求人类明智地管理和维护文化景观遗产的经验。
单霁翔在发言时和大家交流了几年来他带着问题读书、写作、研究的学习实践体会。他说,读书和写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读书是写作的基础,一方面,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思想,树立新的观念;才能提高写作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写作则是读书的延续,是读书的深化。读书和写作要有针对性。要研究现实工作中最紧迫的理论问题。读书和写作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要突出重点,要注重阅读权威理论著作,关注当前的理论动态,并结合工作调研,整合归纳,形成系统观点。读书和写作要活学活用。要将所学用到现实工作中去,指导实际工作。读书和写作贵在持之以恒,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习惯。这样既利于平衡一天紧张的工作节奏,又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众多专业背景的与会者围绕这本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新书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文化遗产与传播的看法。大家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高速城市化的时代,恰恰也是文化遗产面临最大挑战或大破坏的时代。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时代,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在这个时候,单霁翔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系列著作的出现,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学科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作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领导,作者的著作非常务实,是针对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思考。大家还建议,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应广泛宣传,以指导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