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林卡:西藏第一座“宝贝园林”

日期:2011-11-11  访问量:6149  文章来源:Admin
2001年12月14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届会议上,罗布林卡获得通过世界遗产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

  到西藏旅游的人们,除了首先要去朝拜雄伟壮观而又神秘的布达拉宫、大小昭寺和扎什伦布寺等藏传佛教宫庙(喇嘛庙)之外,还不能不去游赏雪域高原上独具特色的罗布林卡,那可是西藏地区惟一一座大型园林。罗布林卡的性质与清代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帝王行宫、离宫相似,是达赖喇嘛消夏的行宫。每当夏季炎暑之时,达赖便率领群臣来此消夏、处理政务,同时进行宗教活动。

  “林卡”为藏语,汉译为“园林”之意;“罗布”为“宝贵、贵重”之意。所以,罗布林卡有“宝贝园林”之称。很久以来,藏族城镇居民到了夏日,有去野外游乐的习惯,称之为“逛林卡”也就是游园。一般平民主要是游山川自然,往往一家老小或邀集亲友,携带帐蓬远离城镇,选择山林地带、河岸、水边、草地、鲜花丛林中,支搭帐篷,烹煮食物,饮宴歌舞,甚至过夜野宿。罗布林卡,正是这一藏族民族文化娱乐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宫苑化了,并将藏族独特的“雪顿节”引入园内,成为达赖喇嘛和僧众官员们游园的重要节日活动。

  罗布林卡有一个重要特色,是从原始的纯以利用自然山川林木的园林活动,逐渐与人工造园相结合,并吸收内地汉族造园艺术的手法,营造出一个有殿阁楼台,假山亭树、林木花草、水池勾栏的藏汉合璧园林。在建筑造形上,吸收了汉民族坡面屋顶的歇山、攒尖、莹顶等形式,但整个园林的气氛仍然表现出浓郁的藏式园林建筑风格。

  罗布林卡修建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18世纪初期,这里还是一片密茂的柳树丛林,人称“拉瓦采” (“灌木丛林”之意)。拉萨河的故道从这里流经,景色甚佳,相传五世达赖在夏天曾来此消暑。七世达赖喇嘛在哲蚌寺学经期间,曾来此沐浴治病,据说疗效很好。于是当时的驻藏大臣便奏请清朝政府在这里修建了第一座行宫建筑,名叫乌尧颇章(凉亭宫),作为七世达赖消夏、治病之处,以示朝廷中央政府的关怀。1851年七世达赖又在东侧修建了格桑颇章等建筑,把“拉瓦采”正式改名为“罗布林卡”,是为建园之始。从此,罗布林卡便成为历代达赖的夏宫。每年藏历四月到九月,达赖在此消夏,处理政务,举行庆典,进行宗教活动。八世达赖时期,又相继增建了恰白康(阅书室)、曲然(讲经院)、鲁康(龙王庙)、措几颇章(湖心宫)等,到松康居仁(威镇三界阁)完工时,宫苑规模已初步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到了十三世达赖时期,宫苑又得到大规模的扩建,继续修建了珍增颇章(普陀宫,后为藏书室)和金色颇章。最后一次是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为十四世达赖修建的达旦明久颇章(俗称新宫),形成了今天罗布林卡的规模。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西郊,距布达拉宫西南约2公里,全园面积360,000平方米,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其宫苑布局,按照现存的规模可分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是以格桑颇章、湖心宫和达旦明久颇章(新宫)为重点、四周用围墙围成的宫苑区;西部以金色颇章和格桑德吉颇章为重点,较为分散幽静自然。在东西两大苑区之间,是大片的林木、草地、花树,林木葱葱,花草繁茂,与万绿丛中的红墙或白墙、黄瓦、金顶交相辉映。罗布林卡的宫门是一座气势甚为宏大、极具藏式建筑风格的大门,宽大深远的藏式垂花门楼和楼顶的金色装饰,使宫苑气氛更加浓郁。(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