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 要“面子”也要“里子”
日期:2011-04-19 访问量:5833 文章来源:Admin
据《人民日报》报道,从今年4月起,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大运河沿线的北京、河南等8个省35个城市的大运河遗产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申遗热”方兴未艾,这无论对于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加文化遗存地的社会知名度,还是对于增强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提高文物保护的自觉性,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申遗热”的背后,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许多地方在申遗成功之后,就把申请时所做的承诺抛在一边,过度开发、甚至毁坏遗迹的事例屡有发生。如张家界自然风景区要安装“世界最高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乐山大佛旁冒出“巴米扬大佛”,陕西秦始皇陵核心保护区内建起了巨大的“接待中心”等。类似急功近利的做法正在破坏着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料显示,作为世界遗产大国,从2002年到2010年,中国共有10多处世界遗产因保护不力,21次遭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监测评审,面临“摘牌”窘境。
“申遗”成功就涨价。许多景点,一旦世界遗产的“黄袍加身”,马上就身价百倍,虽然景色“涛声依旧”,可是,票价却翻着跟头涨。例如:申遗成功后的云南石林,门票从先前的140元调整到175元,黄山旺季门票由200元上调为230元。这样,虽然景点有利可图,地方政府跟着赚钱,但不客气地说,这样做,就是把老祖宗的遗产,把本应全民共享的自然财富,当成了一个地方的“摇钱树”,这与世界遗产继承发展、全民共享的宗旨,相去甚远。
巨资“申遗”,挤占了其他社会投入。政府的钱,来源于公共财政,因此,花巨额资金“申遗”,必然挤占公共投入,减损公共福利,这是政府“申遗”之举最易引发热议的话题。“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专家组曾“晒出”了一张账单:包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高达十几亿元;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的湖南緉山所在地新宁县为“申遗”共投入4亿多元,银行贷款1.55亿元;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为“申遗”投入2.3亿元……如果把这些地方财政当年用于医疗、教育等方面开支,与“申遗”花费作个比较,肯定会使人大跌眼镜。
毫无疑问,“申遗”的目的在于保护,在于警示今人珍视文物,在于提醒人们怀着一种神圣的敬畏之心和尊崇之情,去缅怀先贤的功德、解读古人的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赓续历史的文脉。因此,千万不要把“申遗”当作在家门口栽下的“摇钱树”。
“申遗”,既要对历史负责,也要对未来负责,更要对当代负责,千万不要再走进要“面子”,不顾“里子”的误区。(责任编辑:曹凤娇)
目前,“申遗热”方兴未艾,这无论对于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加文化遗存地的社会知名度,还是对于增强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提高文物保护的自觉性,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申遗热”的背后,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许多地方在申遗成功之后,就把申请时所做的承诺抛在一边,过度开发、甚至毁坏遗迹的事例屡有发生。如张家界自然风景区要安装“世界最高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乐山大佛旁冒出“巴米扬大佛”,陕西秦始皇陵核心保护区内建起了巨大的“接待中心”等。类似急功近利的做法正在破坏着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料显示,作为世界遗产大国,从2002年到2010年,中国共有10多处世界遗产因保护不力,21次遭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监测评审,面临“摘牌”窘境。
“申遗”成功就涨价。许多景点,一旦世界遗产的“黄袍加身”,马上就身价百倍,虽然景色“涛声依旧”,可是,票价却翻着跟头涨。例如:申遗成功后的云南石林,门票从先前的140元调整到175元,黄山旺季门票由200元上调为230元。这样,虽然景点有利可图,地方政府跟着赚钱,但不客气地说,这样做,就是把老祖宗的遗产,把本应全民共享的自然财富,当成了一个地方的“摇钱树”,这与世界遗产继承发展、全民共享的宗旨,相去甚远。
巨资“申遗”,挤占了其他社会投入。政府的钱,来源于公共财政,因此,花巨额资金“申遗”,必然挤占公共投入,减损公共福利,这是政府“申遗”之举最易引发热议的话题。“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专家组曾“晒出”了一张账单:包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高达十几亿元;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的湖南緉山所在地新宁县为“申遗”共投入4亿多元,银行贷款1.55亿元;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为“申遗”投入2.3亿元……如果把这些地方财政当年用于医疗、教育等方面开支,与“申遗”花费作个比较,肯定会使人大跌眼镜。
毫无疑问,“申遗”的目的在于保护,在于警示今人珍视文物,在于提醒人们怀着一种神圣的敬畏之心和尊崇之情,去缅怀先贤的功德、解读古人的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赓续历史的文脉。因此,千万不要把“申遗”当作在家门口栽下的“摇钱树”。
“申遗”,既要对历史负责,也要对未来负责,更要对当代负责,千万不要再走进要“面子”,不顾“里子”的误区。(责任编辑:曹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