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集园林艺术之大成

日期:2011-12-19  访问量:6684  文章来源:Admin
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的园林式皇宫,具有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意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标志着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实物资料。

  中国的古典园林,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期随着唐诗宋词的发展融进了诗情画意。中国园林艺术到了清代发展为南北两大体系,南方以小巧玲珑的私家园林为主,北方以博大精深的皇家园林为主,皇家园林的代表就是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刻意经营而成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它的整体布局巧妙地利用园林手法,把不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风貌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组织在一个宏伟的艺术空间之中,特别是江南园林艺术中以自然山水为主,建筑服从环境的园林设计理念在避暑山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使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

  在造园艺术上,避暑山庄把中国帝王宫殿与皇家苑囿紧密相结合,产生明显的前宫后苑的效果。位于山庄南部的宫殿区,为起居和理朝听政之所,虽然面积小,却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在布局上注意宫殿中园林气氛的点缀。作为“宴飨娱乐”之所的苑景区,既有较强的园林意境,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清朝皇帝对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在正宫区以正规的礼仪进行接见,然后到清音阁看戏和到万树园宴请,这种利用园林环境进行刚柔相济的怀柔政策,在其它风景区都是少有的。避暑山庄实现了艺术与政治的结合。

  汇聚多民族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建造背景以及许多地上文物和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清代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创造性地集中融合汉、藏等多民族的建筑艺术于一体,共同构成一个宏伟壮丽的艺术空间。

  避暑山庄建筑丰富多彩,集中全国各地名胜,仿中有创,殿阁楼台、桥亭轩榭、假山叠石,奇观塔碣,应有尽有,几乎包括了古代宫殿、民居、园林、寺庙的所有建筑形式。

  避暑山庄的建筑,从材料、结构,到布局、造型、色彩装饰都是继承了前代建筑技艺的成就,是从两汉、唐宋一脉承袭下来的。步入避暑山庄中任何一座大门,立刻会感到一种浓重的传统建筑气氛,明显中轴线布局的宫殿、散点式寺庙、自由式园林,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的梁架结构,基座、屋身、屋顶三段式的造型,以及斗拱、隔扇、栏杆、装修、彩绘等,无一不是历史上继承下来的。而更为重要的是把这些传统的技艺创造性地运用到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建筑上,不是模仿,不是抄袭,而是于传统中出新意,创造出充分表现康乾盛世的建筑风格。(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