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举行

日期:2018-10-15  访问量:6403  文章来源:搜狐

   2018年10月1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经市政府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房山区委区政府的悉心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经过紧张的筹备,在北京房山隆重开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及美国、英国、坦桑尼亚、上海复旦、中国传媒大学,国内外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120位专家学者、嘉宾参加会议。会议将持续到10月13日。

05e2940a602d405683864dab5804aba1.jpeg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本次会议通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应用、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与经济、旅游、教育、文创”四个主题进行研讨,旨在分享、研究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房山区委书记陈清在欢迎辞表示,保护和传承好周口店遗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将继续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要求,对标对表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特别是在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开放共享、传承共进为理念,加大周口店遗址等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全面融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打造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讲话中指出,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口店遗址作为世界同期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堪称考古典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史前文化遗产在学科发展、基本建设考古、大遗址保护、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特别是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作为北京市科技保护成果的典范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王宁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作为史前文化遗产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展示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分享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经验,探讨数字化、科技化发展大计,对推动史前文化保护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传承和弘扬首都古都文化,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遗产问题特殊顾问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河野俊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部负责人希玛珠莉·古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宁、房山区委书记陈清、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延红共同启动开幕仪式启动装置后,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同志宣布会议正式开幕。

7ff378342dc943d3ab914ecbfbd6e1ed.jpeg

  本次会议将集中突出5大亮点:

  亮点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中心主任发来贺信

  为预祝本次会议成功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中心主任麦克泰尔德?罗斯勒女士专程发来贺信。罗斯勒女士表示,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园区之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罗斯勒女士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所做工作表示肯定,她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加大同周口店遗址的交流合作,希望本次会议各国文化要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亮点2:知名专家各抒己见,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本次会议将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官员和来自中国科学院、美国麦迪逊大学、英国巨石阵遗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等16个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代表、史前遗址的代表近120人将亮相国际会议,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水平。

  亮点3: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硬支撑

  史前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传承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史前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转换,提升文化遗产的文化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会议在认真总结和分析史前文化遗产资源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史前文化遗产的旅游保护开发利用策略及途径进行研究。研究提出了史前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化和旅游产业化,阐述了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经济利用的文化发展新思路。

  亮点4: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国际会议

  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京绣、漆雕、泥塑、手工制香等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活动将贯穿本次国际会议始终,向全世界突出展示非遗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亮点5: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

  近年来,北京地区积极开展文物科技保护与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从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着手,全面重视、大力推进科技保护,逐步改善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有效带动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经过7年论证3年施工,凭借先进的展览展示以及中国钢结构金奖等新理念、新技术,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保护要求,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文化遗产的未来谱写新篇章。

  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责任重大,大有可为。周口店遗址将以本次国际论坛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水平,继续开展有关研究,为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链接

  【周口店遗址简介】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距市中心约50公里,背靠峰峦起伏的太行山脉,面临着广阔的华北平原,山前一条小河潺潺流过。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是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20—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3—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生活的地方。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发掘以来,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上百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周口店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2010年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201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园区之一。

  【回望申遗——七页纸一张图,最简易的“自荐书”】

  1987年,周口店遗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其实,1985年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里,起初并没有周口店。当时我国申报的5家遗址分别是:故宫、长城、敦煌、泰山和秦始皇兵马俑。“名单”提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快提出异议:“在中国,如果周口店文化遗址不是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中国就没有世界文化遗产。”

  得知这一消息,当时负责管理周口店文化遗址的中科院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所的专家们激动万分。时任周口店博物馆馆长的袁振新亲自执笔,工工整整地书写下了周口店文化遗址的申遗文本。在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上的理由一栏,他这样写道:周口店遗址是世界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同时代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对研究和复原早期人类历史有重要价值。就这样,七页纸一张地图临时凑成了周口店遗址的申遗文本,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的史上最简易的一份“自荐书”。周口店遗址顺利成为我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北京人”及其文化遗物、遗迹的发现 ,填补了从猿到人这一完整发展序列中最为重要的中间环节,是认识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突破性贡献。“直立人”的典型形态至今仍是以“北京人”为准。

  【重要化石地点】

  猿人洞,是周口店遗址群中最著名的一处,原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北京人”在这里断断续续生活了近50万年,他们的遗骨、遗物、遗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洞外流入的泥沙在洞内一层一层填充起来形成的巨厚堆积层,是华北中更新世洞穴堆积的标准剖面。在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地点发现于1921年,几十年来,主要发掘了堆积的中段,从中发现了近二百件人类化石(代表40多个个体),上万件石器、数层灰烬和近二百种动物化石,是迄今世界同时期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

  在科学研究及人类远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光辉的地位。

  山顶洞,是继猿人洞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因为位于龙骨山的顶部而由此得名。1933年和1934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发现了3颗完整的头骨、一些脊椎骨、肢骨、盆骨、膝盖骨和牙齿,共代表8个不同个体的古人类化石,同时还发现大量软体、两栖、爬行、鸟类、哺乳动物遗骨和少量石制品、140余件装饰品。山顶洞人属晚期智人阶段,其体质特征基本与现代人一样,经测定年代距今约3-1万年。

  第4地点(新洞),发现于1927年,1937年正式发掘,获得石器和人类用火的证据——灰烬、烧石、烧过的朴树籽等,还有李氏野猪、赤鹿、葛氏斑鹿、三门马等4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1973年在该地点发掘出土一颗古人类的左上第一前臼齿,介于“北京人”与山顶洞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经测定年代距今约20-10万年。

  第27地点(田园洞),该地点在遗址核心区西南约6公里处,发现于2001年。2003-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进行了发掘。目前,已鉴定出34件古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39个属种,年代距今4.2-3.85万年。

  【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发现纪实】

  1927年春天,周口店遗址大规模正式发掘工作开始。地质学家李捷受命主持野外工作,当年就在周口店遗址北裂隙堆积中发掘出几十箱动物化石。1928年,杨钟健和裴文中相继来到周口店,接替李捷主持野外工作。虽然1928——1929年发掘出很多哺乳动物化石,由于挖到角砾堆积,发掘的进度很慢、化石很破碎,很多人对周口店已兴趣淡漠,按裴文中的说法,有点山穷水尽的感觉,但是随后不久好运就降临到裴文中的身上。

  1929年12月2日下午4点多钟,太阳已经落山了,可是裴文中带领着几个技工仍然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紧张地发掘着。随着洞穴越挖越深,发掘时的照明早已是靠汽灯来解决了;而此时,发掘面的空间太狭小,汽灯都施展不开,发掘的人只好用一只手发掘,用另一只手拿着蜡烛来照亮。

  突然,裴文中大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是人头!”“人头”两个字刚一出口,所有发掘的人都围拢过来伸头向下观看。盼望已久的东西终于露面了,大家别提多么地激动了。

  这块头骨化石一半埋在硬土里一半埋在松土中。裴文中把化石周围的土挖空后,用撬棍轻轻地把它撬了下来。头骨的一部分由于震动破裂开来,裴文中后悔得不得了;不过,他也因此看到了头骨的厚度和脑面的结构。

  头骨挖出来的时候很潮湿,一碰就破。裴文中就和两位技工一起夜以继日地生起炭火盆来烘烤它,烤干后用水糊上几层厚厚的绵纸,再糊上石膏麻袋片,然后再把它烤干。等到外面的石膏变得干燥坚硬以后,裹在里面的化石就不会轻易损坏了。

  最后,裴文中把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用自己的两床旧棉被包裹起来,外面再用褥子毯子像普通的行李一样地捆好,于12月6日乘长途车亲自送到北京城内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象一声春雷震撼了学术界。它进一步证实了“北京人”确实是一种古老的人类物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而且是当时所知道的最早的人类祖先。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