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挂钩
日期:2010-03-05 访问量:6695 文章来源:Admin
两岸携手让传统文化贴近大众生活
我市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带着《关于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提案》走进今年全国两会会场。在他看来,要充分发挥闽南文化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精神纽带作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至关重要。他建议在试验区内建立若干核心园区,使之形成网状布局,通过各园区的互动融合,实现整体保护。
骆沙鸣提出,应当丰富充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民间节庆礼俗活动,让更多台湾的专业和民间文化团体来闽南演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我市全国人大代表曾静萍表示:“当务之急是搭建一个规范平台,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对闽南文化加以细节性的保护。”她认为,传统音乐、美术、戏曲、杂技与竞技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在传承的基础上与产业发展挂钩,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促进。
全民参与是闽南文化延续的根基
对于如何更好地延续“闽南风”,市民们热议纷纷。“原来我们泉州有这么多文化‘传家宝’!如何更好地把它们传承和推广值得我们思考。”对于在北京读大学的泉州青年陈嘉宇而言,今年的元宵节如同一次闽南文化的“大练兵”。
“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土生土长的泉州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对闽南传统文化了解不多,让他们学会欣赏南音、看懂梨园戏、打打南拳,对于闽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十分必要。”在南音老艺人林先生看来,全民参与是闽南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基。
记者从市文化局了解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整体保护文化遗产、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是当前我市保护闽南文化的三大锦囊。今后,我市将建立1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10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习中心)、100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点,为传统民间艺术创造生息发展的一片天地,让闽南文化处处开花。此外,惠安石雕、德化陶瓷烧制等传统技艺被积极开发,推进民间艺术特别是传统工艺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借助市场的平台,扩大规模与集聚资金将成为我市闽南文化存续与发展的东方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