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幕,掀开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一页

日期:2020-07-06  访问量:6119  文章来源:新华报业网

W020200706276125086190.jpg

  7月5日,是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一周年的日子,盐城举办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幕仪式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专委会成立大会,170多位嘉宾共同见证盐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幕的重要时刻,并探讨遗产地的保护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作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盐城黄海湿地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保护自然生态提供了创新典范。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我们将以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幕为新的起点,更加坚定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探索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发展之路,让黄海湿地以最美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让‘地球之肾’永远造福人类。”

  独一份,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幕

  “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代表,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统一,彰显出中国各级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以及携手国际社会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强烈意愿。”在视频致辞中,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对江苏和盐城积极落实《世界遗产公约》的系列创新探索高度肯定。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市长曹路宝共同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转递的世界遗产证书,并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代表,社会团体与NGO代表、国际志愿者代表、盐城市青少年代表共同点亮屏幕。屏幕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路线图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沿黄海城市带如串起的珍珠项链。

  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中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标志着我国世界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提名地由16处候鸟栖息地组成,第一期地位于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总面积18.64万公顷,占16处提名地总面积的42%。

  通过视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萝丝勒感谢江苏和盐城所作出的承诺和努力:“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盐城黄海湿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也分别对保护盐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作出了重要批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等国际组织领导及代表也纷纷发来贺信。

  “后申遗时代”,传承和保护是重大课题

  盐城是一座被湿地环绕的城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间大,陆域有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海域有1.9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黄海湿地对于候鸟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和栖息功能。

  良好的生态是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盐城珍惜大自然赐予的生态财富,更愿意主动承担更多保护湿地的职责和使命。曹路宝说:“为更好地保护这片湿地,我们做出非常艰难的抉择,放弃已经依法得到国家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百万亩滩涂的围垦计划,将这些区域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严格保护起来,这其中付出的经济代价可想而知,但这一做法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这种认可,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之前,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都在‘陆上’,全球第一块潮间带类型的滨海湿地瓦登海为三国联合申报,我们难以借鉴,同时,我们与韩国、朝鲜同处黄(渤)海生态区域,韩国一直致力于自然遗产的研究和申报,如果其抢先一步申报成功,我们只能作为韩国的拓展。”回忆起去年的今天,带领申遗团队前往阿塞拜疆参加世界遗产大会的经历,曹路宝感慨:艰辛伴着喜悦。特别是在申报表决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突然要求中国将16个申报点一起进行申报,这给申遗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当时我们的行李箱里,准备了两份内容相反的新闻通稿。”

  然而,通过积极与国家各部委、各个国际组织对接,许多国家大力支持,并主动发起修正案,最终21个成员国19个参会,除中国外,其余18个都投了赞成票。“我们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一般申请项目8年才能实现的目标。”

  世界自然遗产的名片来之不易,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传承和保护,更是一个重大课题。接下来,盐城将加强遗产价值的探索、深化国际生态的合作,更大力度推进环境治理与湿地修复,充分保护生态的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同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并切实履行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秘书处职责,全力配合做好二期申遗,坚决扛起湿地保护的国际责任。

  共保淮河安澜,盐城再建一个“群”

  “走千走万,不如走淮河两岸”,这是淮河两岸游子对家乡美景发自肺腑的赞美。

  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专委会,是此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2018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沿淮29个市、县(市)联合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联盟及合作办公室。

  “淮河入海口就是一片湿地,黄海湿地的申遗成功不仅建立在淮河水系冲刷演进而来的基础上,同样也离不开沿淮城市的支持,是淮河流域系统治理的重要成果。”曹路宝说,盐城有责任牵头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专委会,与兄弟城市共守淮河安澜。

  盐城牵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曹路宝以欧洲莱茵河为例:莱茵河被誉为国际流域管理的典范,这条河一度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而作为莱茵河出海口的荷兰,更是被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所困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莱茵河地区的国家开始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并明确提出由荷兰担任委员会永久主席国,因为荷兰是莱茵河的出海口,对其治理成效最有发言权,从而在欧洲形成良好的莱茵河治理效果。

  “盐城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出海门户,在淮河流域的作用类似于荷兰在莱茵河流域的位置。”曹路宝认为,生态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系统,流域治理有着互通借鉴的意义。淮河所有生态治理的成果,都将体现在淮河的下游。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沿淮城市都倍加珍惜淮河、精心呵护淮河,系统推进环境治理、综合开发等各项工作,共同守护生态环境的“责任田”:信阳市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大力推进河砂禁采、生态廊道修复等工作,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融合;蚌埠市开展河湖“清四乱”、退网还湖等行动,加强淮河沿岸资源保护;淮安市建成覆盖全流域“淮河河长体系”,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淮河经济带……兄弟城市的共同努力,才守住一泓碧水,让淮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记者 卞小燕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