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 洛阳龙门走向世界
日期:2010-11-30 访问量:5459 文章来源:Admin
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和世界灿烂的历史文化瑰宝。2000年11月30日,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河南世界遗产项目零的突破。从此,世界的眼光聚焦龙门,洛阳的龙门走向了世界。
龙门申遗成功后的十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是影响力、吸引力与日俱增,美誉度、知名度大幅提升的十年。这十年,龙门的变化是历史性的,是全方位的。使所有关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深感欣慰和自豪。
为答谢社会各界对龙门石窟的支持和关爱,更好地展示石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龙门石窟成功申遗十周年到来之际,龙门石窟积极筹办了“武皇礼佛”、“龙门石窟摄影大赛”、“白马寺祈福”、“《石窟寺研究》书刊首发式”、“第二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成果汇报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研究与保护学术报告会”、“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周年庆典晚会”、“龙门石窟唐韵礼佛演艺”等系列庆祝活动,回顾总结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来在文物保护研究上的丰硕成果,展望和谋划龙门的美好未来。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龙门石窟不断提升石窟保护研究水平的十年。龙门石窟严格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原则,在石窟安全保卫方面,建设实施了国家技防工程,实现了文物安全技术防范国家一级标准,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在石窟保护方面,不断强化石窟的日常维护,先后对奉先寺等多处石窟群,290余个洞窟进行日常保护修缮,修缮面积达2840余平方米。针对石窟病害,龙门石窟与中科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以石刻风化和洞窟渗漏等主要病害的防治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龙门石窟防霉、防藻、防风化、防渗水材料开发应用研究”、“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评估系统研究”、“龙门石窟悬壁梁栈道稳定性评估研究”等科研项目。2008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课题《龙门石窟彩绘颜料的调查与研究》,并获得《龙门石窟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等省级研究课题。顺利实施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和国家文物局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的“龙门石窟双窟修复工程”。在石窟研究方面,2000年至今,龙门石窟发表的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资料性专著近20部(套)。最近出版的《石窟寺研究》汇集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成为当前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为全面深入的综合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文物保护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国家文物局重点支持的立项项目“东山擂鼓台洞窟考古报告”的完成出版,展示了龙门石窟保护研究的学术实力,将填补我国在石窟考古报告领域的空白。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龙门石窟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年。我们坚持把制定、实施科学规划作为石窟保护研究、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2000年以来,我们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完成了《龙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龙门文化旅游园区总体规划》、《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发展战略规划》、《洛阳龙门文化旅游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龙门文化旅游园区2010-2020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在园区重点工程建设上,累计投资10个多亿,先后完成了滨河大道(S320龙顾路景区段)道路及配套设施、二级橡胶坝改造工程、龙门西山道路改线、沿河栏杆改造、香山寺整体保护性彩绘、香山寺九老堂、白园乐天堂改造、东、西山停车场监控扩容、公安分局办公楼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了龙门石窟环境保护研究展示中心项目工程、东山宾馆改扩建等工程。为龙门的科学发展和文化产业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研究与旅游产业发展并举兼得的十年。实践证明,我们在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强保护的思路指引下,探索了一条文物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共赢之路。2009年,龙门石窟景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83万人次,园区实现财政收入1.35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十大文明景区、河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30余项荣誉称号。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文化遗产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十年。我们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宝贵资源,积极探寻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洛阳“旅游强市”、“文化兴市”的战略指引下,2007年9月,洛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共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工作委员会、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这次改革,理顺了龙门的管理体制,转变了管理职能,加强了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力度,实现了对文物保护研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周边农村社会事务的统筹管理,形成了步调一致促改革、齐心合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积极倡导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十年。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2015年,园区将以成熟的景区为核心,形成“一带两翼”的总体布局结构。实现接待人数1315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收入15.78亿元的经济社会跨越目标。2020年前园区要完成投资27亿元,完成龙门旅游服务片区、张沟温泉度假片区、郭寨文化创意园片区、天地龙门旅游片区、东山生态旅游片区和伊河生态湿地片区建设,实现接待人数3009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收入54.15亿元,文化旅游业就业人数要达到8000人,带动其他各类就业人数4万人的目标。努力把龙门文化旅游园区打造成一个集科研、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龙门申遗成功后的十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是影响力、吸引力与日俱增,美誉度、知名度大幅提升的十年。这十年,龙门的变化是历史性的,是全方位的。使所有关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深感欣慰和自豪。
为答谢社会各界对龙门石窟的支持和关爱,更好地展示石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龙门石窟成功申遗十周年到来之际,龙门石窟积极筹办了“武皇礼佛”、“龙门石窟摄影大赛”、“白马寺祈福”、“《石窟寺研究》书刊首发式”、“第二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成果汇报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研究与保护学术报告会”、“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周年庆典晚会”、“龙门石窟唐韵礼佛演艺”等系列庆祝活动,回顾总结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来在文物保护研究上的丰硕成果,展望和谋划龙门的美好未来。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龙门石窟不断提升石窟保护研究水平的十年。龙门石窟严格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原则,在石窟安全保卫方面,建设实施了国家技防工程,实现了文物安全技术防范国家一级标准,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在石窟保护方面,不断强化石窟的日常维护,先后对奉先寺等多处石窟群,290余个洞窟进行日常保护修缮,修缮面积达2840余平方米。针对石窟病害,龙门石窟与中科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以石刻风化和洞窟渗漏等主要病害的防治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龙门石窟防霉、防藻、防风化、防渗水材料开发应用研究”、“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评估系统研究”、“龙门石窟悬壁梁栈道稳定性评估研究”等科研项目。2008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课题《龙门石窟彩绘颜料的调查与研究》,并获得《龙门石窟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等省级研究课题。顺利实施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和国家文物局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的“龙门石窟双窟修复工程”。在石窟研究方面,2000年至今,龙门石窟发表的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资料性专著近20部(套)。最近出版的《石窟寺研究》汇集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成为当前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为全面深入的综合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文物保护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国家文物局重点支持的立项项目“东山擂鼓台洞窟考古报告”的完成出版,展示了龙门石窟保护研究的学术实力,将填补我国在石窟考古报告领域的空白。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龙门石窟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年。我们坚持把制定、实施科学规划作为石窟保护研究、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2000年以来,我们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完成了《龙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龙门文化旅游园区总体规划》、《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发展战略规划》、《洛阳龙门文化旅游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龙门文化旅游园区2010-2020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在园区重点工程建设上,累计投资10个多亿,先后完成了滨河大道(S320龙顾路景区段)道路及配套设施、二级橡胶坝改造工程、龙门西山道路改线、沿河栏杆改造、香山寺整体保护性彩绘、香山寺九老堂、白园乐天堂改造、东、西山停车场监控扩容、公安分局办公楼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了龙门石窟环境保护研究展示中心项目工程、东山宾馆改扩建等工程。为龙门的科学发展和文化产业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研究与旅游产业发展并举兼得的十年。实践证明,我们在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强保护的思路指引下,探索了一条文物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共赢之路。2009年,龙门石窟景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83万人次,园区实现财政收入1.35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十大文明景区、河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30余项荣誉称号。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文化遗产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十年。我们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宝贵资源,积极探寻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洛阳“旅游强市”、“文化兴市”的战略指引下,2007年9月,洛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共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工作委员会、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这次改革,理顺了龙门的管理体制,转变了管理职能,加强了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力度,实现了对文物保护研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周边农村社会事务的统筹管理,形成了步调一致促改革、齐心合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十年,是积极倡导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十年。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2015年,园区将以成熟的景区为核心,形成“一带两翼”的总体布局结构。实现接待人数1315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收入15.78亿元的经济社会跨越目标。2020年前园区要完成投资27亿元,完成龙门旅游服务片区、张沟温泉度假片区、郭寨文化创意园片区、天地龙门旅游片区、东山生态旅游片区和伊河生态湿地片区建设,实现接待人数3009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收入54.15亿元,文化旅游业就业人数要达到8000人,带动其他各类就业人数4万人的目标。努力把龙门文化旅游园区打造成一个集科研、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