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化石安然无恙 基础设施受损
日期:2012-07-27 访问量:8258 文章来源:Admin
“在这儿工作10年了,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像从天上灌下来的一样。”提及7月21日北京的特大暴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副主任郭永华仍心有余悸,“好在那些宝贝都安然无恙,不然就是整个世界的损失了。”
7月21日,北京降下60年来罕见暴雨,位于此次暴雨重灾区房山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情况如何,牵挂着人们的心。暴雨过后,记者走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听工作人员讲述那场惊心动魂的防汛“战役”。
全员上阵奋力排洪
21日下午5点,下了半天的暴雨似乎没有停下的迹象。当天值班的郭永华看着阴沉的天空和三面环山的北京人遗址,想到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他集合所有值班人员召开了紧急会议,针对大家的岗位职责做出紧急防汛的安排,预备的防汛工具全部出库,所有人员待命,做好抵御特大洪水的准备。
一个小时后,暴雨集成洪流裹挟着泥沙倾泻而下,155米的地面落差形成的巨大冲力顺着遗址主路形成的坡度咆哮着,淹没了层次分明的台阶,瞬间集中到了最低处——遗址门口。“坏了,大门还没打开,无法排水!”郭永华心里“咯噔”一下,当时整个遗址已经断电,电动大门无法启动,手动机关在暴雨中也无法操作,被困在值班室的他眼睁睁看着雨水向着大门而去,没想到的是,足足半吨重的大铁门竟被暴雨冲走了。门外铁路的水位已和站台齐平,涨得像一条小河。郭永华定了定心,按照以往的经验指挥大家奋力排洪。“排水是第一位的,水排不出去,博物馆和遗址就得遭殃。尤其是猿人洞,本就没防雨棚,经不起折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郭永华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猿人遗址博物馆已有了微微的积水,屋顶角落也出现少许渗水,工作人员紧急进行了清理。清理排水沟、防洪渠道淤泥、树叶、杂草等堆积物,平日组织的防汛演练和制定的防汛应急预案发挥了重大作用。
晚上8点半,雨势减小,郭永华和同事们稍微松了口气,而后他开始担心遗址的受损情况,考虑到大家的生命安全,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郭永华决定等雨停后再去遗址查看,“搭建已久的防雨棚和加固措施应该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虽然有些担忧,但郭永华对这些设备还是很有信心。
暴雨未造成重大破坏
22日凌晨5点,遗址管理处主任杨海峰带着工作人员从博物馆区到遗址区进行全面的排查、记录、照相,实地查看受损情况。“六十年一遇的暴雨着实考验了我们日常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周口店遗址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我们一定及时公开受损情况,上报北京市及国家文物局,尽快制订方案,进行后续的补救维护。”杨海峰说。
据悉,始建于1971年的猿人遗址博物馆因积水清除及时,馆内化石并未受到影响,几处渗水区也会在稍后进行修补;部分遗址周边出现两处滑坡,几处脱落,初步估算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著名的猿人洞、新洞、山顶洞等多个化石地点并未受到多大影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遗产办公室主任李俨进一步介绍,这次暴雨对遗址的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水路电路均需要重新检修,配电室虽然完好无损,但是周边的消防泵已经损坏,地下排水管道也需要加固。总体来说,暴雨并没有对遗址造成大的破坏,而暴雨中被冲刷的树木、碎石块将会尽快得到清理,部分危岩将在得到文物部门的批准后进行加固。
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周口店所处的龙骨山石灰岩溶洞和土石交接的原始堆积比较多,很多地方虽然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但内部的结构可能已经发生变化,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另外,石灰岩的裂隙容易被溶蚀,很大一部分雨水顺着低洼的地势通过洞底的岩石缝隙流入地下,长此以往将对遗址的地下结构造成破坏,存在洞底下陷的可能,故大雨之后,遗址管理处已经上报北京市文物局,邀请地质方面的专家进行全面检查,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杨海峰指出,自然灾害对文化遗产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没有防雨棚的文化遗产,雨水的冲刷、风化尤其严重,岩体失稳、岩体脱落的现象随时会出现,如何在不破坏遗址原貌的前提下对遗产进行保护,在其他发达国家也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把功夫用在平时是遗产保护的关键。多年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对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从来没有松懈过。
目前,遗址管理处设有防汛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办公室、抢险队、医疗救护队、后勤保障队,加强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及协调指挥,保证防汛工作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物资到位;制定了防汛应急预案,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每年组织多次防汛、防火、防爆演练,增强工作人员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定期组织化石地点、馆藏品、标本库房的汛期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及观众的正常参观;日常工作中,加强值班,严格执行由主任带班、部室主任领班,重点部位专人值守,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的制度,险情一旦发生,能够做到上通下达。
此外,去年向社会公开征集的遗址保护方案,目前也有了新进展,初步设计将由清华大学承担,而要实现遗址的永续利用,完整的保护方案和高素质的遗产保护人才缺一不可,为此,遗址工作人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责任编辑:王沁苒)
7月21日,北京降下60年来罕见暴雨,位于此次暴雨重灾区房山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情况如何,牵挂着人们的心。暴雨过后,记者走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听工作人员讲述那场惊心动魂的防汛“战役”。
全员上阵奋力排洪
21日下午5点,下了半天的暴雨似乎没有停下的迹象。当天值班的郭永华看着阴沉的天空和三面环山的北京人遗址,想到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他集合所有值班人员召开了紧急会议,针对大家的岗位职责做出紧急防汛的安排,预备的防汛工具全部出库,所有人员待命,做好抵御特大洪水的准备。
一个小时后,暴雨集成洪流裹挟着泥沙倾泻而下,155米的地面落差形成的巨大冲力顺着遗址主路形成的坡度咆哮着,淹没了层次分明的台阶,瞬间集中到了最低处——遗址门口。“坏了,大门还没打开,无法排水!”郭永华心里“咯噔”一下,当时整个遗址已经断电,电动大门无法启动,手动机关在暴雨中也无法操作,被困在值班室的他眼睁睁看着雨水向着大门而去,没想到的是,足足半吨重的大铁门竟被暴雨冲走了。门外铁路的水位已和站台齐平,涨得像一条小河。郭永华定了定心,按照以往的经验指挥大家奋力排洪。“排水是第一位的,水排不出去,博物馆和遗址就得遭殃。尤其是猿人洞,本就没防雨棚,经不起折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郭永华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猿人遗址博物馆已有了微微的积水,屋顶角落也出现少许渗水,工作人员紧急进行了清理。清理排水沟、防洪渠道淤泥、树叶、杂草等堆积物,平日组织的防汛演练和制定的防汛应急预案发挥了重大作用。
晚上8点半,雨势减小,郭永华和同事们稍微松了口气,而后他开始担心遗址的受损情况,考虑到大家的生命安全,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郭永华决定等雨停后再去遗址查看,“搭建已久的防雨棚和加固措施应该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虽然有些担忧,但郭永华对这些设备还是很有信心。
暴雨未造成重大破坏
22日凌晨5点,遗址管理处主任杨海峰带着工作人员从博物馆区到遗址区进行全面的排查、记录、照相,实地查看受损情况。“六十年一遇的暴雨着实考验了我们日常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周口店遗址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我们一定及时公开受损情况,上报北京市及国家文物局,尽快制订方案,进行后续的补救维护。”杨海峰说。
据悉,始建于1971年的猿人遗址博物馆因积水清除及时,馆内化石并未受到影响,几处渗水区也会在稍后进行修补;部分遗址周边出现两处滑坡,几处脱落,初步估算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著名的猿人洞、新洞、山顶洞等多个化石地点并未受到多大影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遗产办公室主任李俨进一步介绍,这次暴雨对遗址的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水路电路均需要重新检修,配电室虽然完好无损,但是周边的消防泵已经损坏,地下排水管道也需要加固。总体来说,暴雨并没有对遗址造成大的破坏,而暴雨中被冲刷的树木、碎石块将会尽快得到清理,部分危岩将在得到文物部门的批准后进行加固。
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周口店所处的龙骨山石灰岩溶洞和土石交接的原始堆积比较多,很多地方虽然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但内部的结构可能已经发生变化,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另外,石灰岩的裂隙容易被溶蚀,很大一部分雨水顺着低洼的地势通过洞底的岩石缝隙流入地下,长此以往将对遗址的地下结构造成破坏,存在洞底下陷的可能,故大雨之后,遗址管理处已经上报北京市文物局,邀请地质方面的专家进行全面检查,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杨海峰指出,自然灾害对文化遗产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没有防雨棚的文化遗产,雨水的冲刷、风化尤其严重,岩体失稳、岩体脱落的现象随时会出现,如何在不破坏遗址原貌的前提下对遗产进行保护,在其他发达国家也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把功夫用在平时是遗产保护的关键。多年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对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从来没有松懈过。
目前,遗址管理处设有防汛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办公室、抢险队、医疗救护队、后勤保障队,加强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及协调指挥,保证防汛工作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物资到位;制定了防汛应急预案,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每年组织多次防汛、防火、防爆演练,增强工作人员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定期组织化石地点、馆藏品、标本库房的汛期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及观众的正常参观;日常工作中,加强值班,严格执行由主任带班、部室主任领班,重点部位专人值守,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的制度,险情一旦发生,能够做到上通下达。
此外,去年向社会公开征集的遗址保护方案,目前也有了新进展,初步设计将由清华大学承担,而要实现遗址的永续利用,完整的保护方案和高素质的遗产保护人才缺一不可,为此,遗址工作人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责任编辑:王沁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