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绝佳样本
日期:2013-09-12 访问量:9049 文章来源:Admin
“施秉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可以为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地貌研究提供绝佳的样本”,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申遗办主任王云认为。
极具“雄、奇、幽、秀”自然美特征的施秉喀斯特地貌历经无数变迁,反映了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生命记录、地貌演化、地质形态、自然地理特征,这样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就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的北部。
2008年,经专家考察论证后,施秉喀斯特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预选地。据王云介绍,施秉喀斯特是世界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杰出代表,发育在5.7亿年的古老白云岩性基础上的锥状峰丛峡谷喀斯特,例证了白云岩在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及构造基础上发育的典型景观,提名地范围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水清澈、植被茂密,总面积282.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2.8平方公里,缓冲区180.15平方公里。
喀斯特系统世界首席专家威廉姆斯在考察过施秉喀斯特地貌后表示,“在景区的经历,让我对这里的塔状喀斯特地貌和突出的自然景观能够满足世界遗产第七条标准这一点深信不疑。施秉喀斯特依然被相对原始的森林植被所覆盖,这就为研究该类问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因此,该区自然过程保存完好而生动”。
踏入施秉申遗提名地云台山的核心区,就仿佛完全置身于喀斯特地貌中原始森林的环抱中。据悉,云台山原始森林覆盖率可达70%,核心区内仍有4户农家尚未迁出,然而王云则认为,居住在核心区农户实则并不影响自然遗产的保护,但申遗办也会循序渐进让农户们自愿搬迁,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从申遗至今的五年中,施秉县上下齐心为整个县城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为了配合申遗项目,施秉县动员各个乡镇推进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进行污水科学排放处理、房屋改造、鼓励农户开展农家乐以及公路沿线垃圾清理和统一填埋。
经过这一系类措施和共同努力,施秉县的环境和百姓的保护意识都得到极大提升。据施秉县副县长陈国胜介绍,今年上半年县农民人均收入为2029元,同比增长了17.6%。
生活在施秉县城关镇云台村的村民唐秀荣一家,以前的收入都是以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为主,生活相对困难,自从县里面开始申遗工作之后,政府大力鼓励农户打造传统原生态农家乐旅游服务,唐秀荣一家也干起了农家乐的服务,现在家里80%的收入都来源于农家乐,年收入可达十多万。
为了响应申遗工作,据唐秀荣介绍,村里还组织十人为一组的森林防护队,进行申遗区域的环境维护。在唐秀荣看来,申遗给他们生活带来最大的帮助一是使得旅游客流量增加,从而自家的农家乐也红火起来,此外就是生活环境得以改善,通过房屋改造和周边环境治理生活得也更加惬意。“我们下一步还打算多家农户团结起来打造农家乐联营,加强服务的接待能力”,唐秀荣说到。
白垛乡是施秉县此次申遗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一个乡镇,整个乡镇有56平方公里在申遗景区范围内,为此白垛乡通过鼓励村民改用煤电、改造旧房屋、污水处理等方式改善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白垛乡政府已投入900万元进行项目改造,包括改造旧房屋、建立垃圾场和路灯等设施,此外,政府还每户补贴每斤媒0.5元用以鼓励村民柴改煤,现在全乡年人均收入可达8000元”,白垛乡党委书记彭勤介绍说。
施秉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为人类带来独特自然遗产的同时,也带动着周边村寨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这样一块自然瑰宝在吸引游客之余,也为村民生活增添光彩。
极具“雄、奇、幽、秀”自然美特征的施秉喀斯特地貌历经无数变迁,反映了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生命记录、地貌演化、地质形态、自然地理特征,这样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就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的北部。
2008年,经专家考察论证后,施秉喀斯特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预选地。据王云介绍,施秉喀斯特是世界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杰出代表,发育在5.7亿年的古老白云岩性基础上的锥状峰丛峡谷喀斯特,例证了白云岩在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及构造基础上发育的典型景观,提名地范围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水清澈、植被茂密,总面积282.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2.8平方公里,缓冲区180.15平方公里。
喀斯特系统世界首席专家威廉姆斯在考察过施秉喀斯特地貌后表示,“在景区的经历,让我对这里的塔状喀斯特地貌和突出的自然景观能够满足世界遗产第七条标准这一点深信不疑。施秉喀斯特依然被相对原始的森林植被所覆盖,这就为研究该类问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因此,该区自然过程保存完好而生动”。
踏入施秉申遗提名地云台山的核心区,就仿佛完全置身于喀斯特地貌中原始森林的环抱中。据悉,云台山原始森林覆盖率可达70%,核心区内仍有4户农家尚未迁出,然而王云则认为,居住在核心区农户实则并不影响自然遗产的保护,但申遗办也会循序渐进让农户们自愿搬迁,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从申遗至今的五年中,施秉县上下齐心为整个县城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为了配合申遗项目,施秉县动员各个乡镇推进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进行污水科学排放处理、房屋改造、鼓励农户开展农家乐以及公路沿线垃圾清理和统一填埋。
经过这一系类措施和共同努力,施秉县的环境和百姓的保护意识都得到极大提升。据施秉县副县长陈国胜介绍,今年上半年县农民人均收入为2029元,同比增长了17.6%。
生活在施秉县城关镇云台村的村民唐秀荣一家,以前的收入都是以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为主,生活相对困难,自从县里面开始申遗工作之后,政府大力鼓励农户打造传统原生态农家乐旅游服务,唐秀荣一家也干起了农家乐的服务,现在家里80%的收入都来源于农家乐,年收入可达十多万。
为了响应申遗工作,据唐秀荣介绍,村里还组织十人为一组的森林防护队,进行申遗区域的环境维护。在唐秀荣看来,申遗给他们生活带来最大的帮助一是使得旅游客流量增加,从而自家的农家乐也红火起来,此外就是生活环境得以改善,通过房屋改造和周边环境治理生活得也更加惬意。“我们下一步还打算多家农户团结起来打造农家乐联营,加强服务的接待能力”,唐秀荣说到。
白垛乡是施秉县此次申遗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一个乡镇,整个乡镇有56平方公里在申遗景区范围内,为此白垛乡通过鼓励村民改用煤电、改造旧房屋、污水处理等方式改善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白垛乡政府已投入900万元进行项目改造,包括改造旧房屋、建立垃圾场和路灯等设施,此外,政府还每户补贴每斤媒0.5元用以鼓励村民柴改煤,现在全乡年人均收入可达8000元”,白垛乡党委书记彭勤介绍说。
施秉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为人类带来独特自然遗产的同时,也带动着周边村寨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这样一块自然瑰宝在吸引游客之余,也为村民生活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