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拒绝"非正常损失"

日期:2011-02-18  访问量:5535  文章来源:Admin
60多年前,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说,在战争期间,对文化象征给予尊重和保护,是“每个指挥官的职责所在”。今天,这一职责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最近,武装冲突、动乱在数国不断发生,而这些事件大多与文化遗产有了不小的联系。

  先是埃及发生动乱,之前曾传出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国家博物馆有珍贵文物在示威浪潮中失窃。2月13日,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证实,至少18件珍藏文物被暴徒抢去,其中包括两尊图坦卡蒙的珍贵雕像,另有大约70件文物受损。

  泰国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柏威夏寺从世遗名录中删除,柬埔寨强烈反对。2月14日,两国在该地区再次交火,并动用了大炮等重武器,这座建于公元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的寺庙的命运未为可知。

  埃及文物与柏威夏寺的遭遇令人扼腕。有人说,文物、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在战争、冲突中遭到破坏在所难免,在人的生存权都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这些“身外之物”的损毁属于“正常损失”。实际上,比起自然侵蚀、旅游开发给文化遗产带来的伤害,这种粗暴的摧毁是最不能容忍和最不该出现的破坏,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属于绝对的“非正常损失”。

  自2002年以来,在哈瓦斯及其部下强硬、有效的工作下,埃及海外流失文物追回捷报频传,3万多件文物的成绩堪称斐然。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埃及与世界多国的知名博物馆大动干戈、斡旋斗智的同时,大量负面声音也在国际社会上出现。在英国、法国等国,持有不应返还文物意见者不在少数。这些居心叵测的人大多以埃及的博物馆硬件环境太差,无法保证文物安全为借口。这一次埃及国家博物馆的失窃,更给了这些人一个十分糟糕的“把柄”,令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尽管哈瓦斯声明国家已派出警察缉拿盗贼,顶级文物修复师正在对70余件文物进行抢救,军队彻夜守护国家博物馆,埃及青年自发组成5层人墙加以守卫,但这些无疑都是亡羊补牢之举,相对应的则是危机应对机制的缺位。结果,类似声音再次出现:“把文物交给埃及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让人如何相信它能很好地保存文物?这场动乱真是一场浩劫,我们不该相信埃及人。”“他们把文物锁在小黑屋里,现在又被人偷走了,人们将再也无法目睹它们的光芒。”就在前不久的1月24日,哈瓦斯向德国柏林新博物馆发文,要求归还被称为古埃及“最美丽王后”的纳芙尔蒂蒂彩色石雕像,被德方拒绝。此次国家博物馆文物遭窃,无疑给雕像的索回增添了新的难度。

  对于柬埔寨、泰国来说,柏威夏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记录已有多年历史。观诸多媒体报道,许多将此次武装冲突视为“一座寺庙引发的血案”。实际上,争抢世界文化遗产只是一个借口,双方的争议集中在4.6平方公里的寺庙“前院”的归属权,而非寺庙本身。柏威夏寺的累累弹痕不容辩驳地说明,所谓“因重视文化遗产所有权而开火”的说法根本不足为信,柏威夏寺不过充当着炮灰的角色,背后关键还是两国之间的互不信任与政治、军事、领土纷争。在世人眼前,两国的战火再次践踏了文化遗产的尊严,令人们在心中给两国的遗产保护能力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柬泰两国的国际形象也因之一落千丈。

  这些国家的文化遗产所遭遇的“非正常损失”为人们带来启示。对于不少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本来就相对不足、投入的资金与人力相对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应尽一切力量避免文化遗产在突发事件中受到损害,并建立起国与国之间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的合作机制,避免因文化遗产的“非正常损失”而招致不利言论;同时,其他国家也不应冷眼旁观,而要发出呼声,以集体努力来保护遗产的安全,阻止其成为冲突、战争的牺牲品或是工具;专家培训和公众教育的开展也显得十分必要,倘若文化遗产的命运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颇值一提的是,去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确认了首批在武装冲突中应“重点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各方不得以“紧急军事需要”为由,征用它们或将其作为进攻目标。这正是要在不干涉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尽最大能力保证文化遗产的安全。人们期待与之有关的国际法尽快细化,并确立绝对法律责任,将各种“非正常损失”降至最低。(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