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建窟1600年

日期:2011-10-09  访问量:6848  文章来源:Admin
锣鼓声声震撼着云冈峪绵绵的群山,彩球簇簇辉映着十里河潺潺的流水。9月30日上午,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城西的武州山下,各界人士3000余人欢聚在古韵悠扬的昙曜广场,共同庆祝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同云冈石窟建窟1600年。

  市领导耿彦波、柴树彬、梁凤书、马福山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及退下来的部分老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方立天先生,台湾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等知名专家学者,中国佛教大德星云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妙江法师、朱康土登克珠、纯一法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也应邀出席庆典活动。

  建窟已有1600年的云冈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公元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2008年,为科学保护这一世界遗产,大同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和云冈大景区建设工程”。如今,大景区建设全部竣工,恢复了北魏时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景镜、缀目新眺”的历史风貌。且辖区面积较原来扩大6倍,参观游览面积比原来增加了近10倍,景区参观路线设计合理,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管理服务到位,旅游环境堪称国内一流。

  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在庆典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今天是大同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1600年前,我们伟大的北魏先祖,在武州山开山建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文化工程,创造了中国雕塑艺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划时代的文化高峰——云冈石窟。现在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受到全人类的崇拜和敬仰。今日,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和虔诚,追念为云冈石窟建设做出伟大贡献的北魏王朝、昙曜大师和数以万计的雕塑家、艺术家,为他们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仰和感谢。

  耿彦波指出,大同在2300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400余年作为北魏京都和辽金陪都,京华佛国是这座古老城市特有的文化印记和身份。今天在云冈建窟1600年之际,灵岩寺重塑金身,为大同建设文化之城、艺术之都、朝圣之地、休闲之区带来新的亮点,为弘扬儒道释等优秀民族文化、打好文化牌、创造特色城开辟新景观,为宗教信仰自由、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空间。

  耿彦波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传承文脉,弘扬儒道释等优秀民族文化。让文化光照世界,造福后人。大同文化真正繁荣之日,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吸引力,才是我们大同真正强大的时候。这是大同300万人民的追求和企盼。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姚生平主持了庆典仪式。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妙江法师,佛教泰斗星云长老,中国人民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方立天先生也在庆典仪式上讲了话。

  庆典活动后,依照佛教仪轨,市佛教协会举行了云冈石窟灵岩寺开光法会。

  云冈石窟建窟历史及保护发展概述

  从公元5世纪高僧昙曜武州山开窟造佛,到如今大景区以全新的面貌倾倒中外游客,地处塞上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已经走过了1600年的历史。当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为她16个世纪之后,仍然拥有如此惊世骇俗的魅力而赞叹不已时,我们不能不对这座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建造的历史故事和保护发展历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大美云冈

  惊世骇俗影响深远

  云冈石窟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北魏时称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灵岩寺。石窟倚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

  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和平初年。据《释老志》记载:当时担任“沙门统”(管理全国宗教的官员)的高僧昙曜奉命赴京,与文成皇帝路遇。文成帝骑乘的御马见到昙曜,立即张嘴扯住他的衣服,被视为 “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为感念皇家的知遇之恩,秉承先辈“帝佛合一”理念的昙曜,在当时贵为京师的平城之西武州山开窟五所,为道武帝之后的5位皇帝各镌佛像,这便是后来16至20窟的“昙曜五窟”。此后,经献文帝、冯太后、孝文帝历时约40年的持续营建,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开凿。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王公大臣、各地官吏、善男信女依旧参与石窟建造达30余年,成就了云冈石窟的宏大规模。

  云冈石窟广泛吸收中外造像艺术精华,尤其是佛像、菩萨、飞天等精美雕刻手法,兼收并蓄,成为引领和推动北朝石窟寺建设高潮的样板。辽宁万佛堂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邯郸响堂山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无不受其影响。

  沧桑云冈

  天灾人祸毁损严重

  历朝历代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使云冈石窟遭受了一次次毁损,用以保护石窟的窟檐塌落殆尽,风沙、酸雨、山体渗水不断加重雕像洞窟的腐蚀风化。“五华洞”(9-13窟)支撑山体的巨型石柱,有的已经濒临断裂坍塌,而更多的大小造像因为长期遭受风雨侵蚀,有些变得模糊不清,有些已经肢残体裂。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加上保护工作长期滞后,近百年来云冈石窟一直处于农村、煤矿的包围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好多洞窟还被圈进居民的院落,与牛羊鸡鸭为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乡村煤矿蜂拥上马,导致云冈峪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山体植被急剧退化。石窟前的109国道,日行煤车2万余辆,更使周边地区每日笼罩在厚厚的煤尘之中,清澈的十里河变成了“黑水河”。国内外游客在赞叹云冈石窟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为这里恶劣的环境扼腕叹息。

  新生云冈

  综合整治不遗余力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地方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多严峻挑战,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得到日益重视。1996年,《云冈石窟保护规划》获批实施;1999年,严重污染石窟的109国道改线,旅游专线建成投用;世纪之交,市委市政府着手开展石窟申遗;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获准入列“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8月,云冈石窟荣膺国家首批5A级景区称号。

  2008年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拉开了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的序幕。当年9月,旅游专线全长14公里的的拆迁绿化完成;2009年,市区到云冈景区所有不协调的建筑完成拆迁,云冈镇及其所属的5个村、20家驻镇单位整体搬迁,道路两侧新增绿地140万平方米;同年,云冈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该工程涉及村镇搬迁、339省道改线、云冈峪绿化、十里河治理,还包括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余项,总投资17.1亿元。

  辉煌云冈

  山堂水殿美不胜收

  早在工程开工之初,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一切瞄准世界一流大景区”的目标,先后有6家国内外顶尖设计单位参与项目设计,20多家国内一流的施工单位承担了建设任务。2010年9月工程竣工投用时,大景区总面积330万平方米,比原来增加近10倍。42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99%,黑尘弥漫之地,变成了曲径通幽的好去处。

  功能齐备的客服中心、商贾云集的食货街、环保宽敞的停车场、造型优雅的环保公厕,彻底改善了景区的环境,提升了配套服务水平。北魏文化陈列馆、云冈演艺中心的建成,使云冈石窟的旅游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西天梵音、昙曜广场、石鼓寒泉、古堡秋风、莲花大道、山堂水殿、绿袖拢浪等众多主题景观,让中外游客亲身领略了郦道元笔下“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皇家寺院和园林盛景。

  云冈石窟是大同的文化品牌、文化身份和文化坐标。以它为代表的大同历史文化景区的修复和开发,开创了“历史与现代相辉映、积极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的先进模式。

  云冈建窟1600年纪念庆典侧记

  石窟迎盛典,景区绽魅力。昨日,云冈大景区一片节日的喜庆气氛,3000多位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大德长老、社会各界代表聚集在昙曜广场上,向云冈石窟悠久的历史致敬,为景区美好未来祈福。

  不少应邀而来的嘉宾早早就进入景区,想先睹景区风貌。红地毯铺路,绣球彩练、绸布莲灯、莲花伞将当日的云冈大景区装扮得分外妖娆。上午庆典现场更是彩球翻滚,彩旗飘扬,锣鼓声声,山鸣谷应。庆典仪式热烈隆重、喜庆简洁,嘉宾言谈举止间无不表现出对云冈石窟的景仰敬重,盛大的建窟纪念庆典使得云冈石窟沐浴在盛世文化的光辉中。

  一位在庆典会场拍照的北京客人刘筠翼说,1600年前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将当时人们的文化认同通过石刻艺术表现出来,悠远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人文风貌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不朽灵魂。市民杜振瑞告诉记者说,顺着山堂水殿游览沿途的风光,寻访昔日的遗迹,不仅令人暗生思古之幽情,而且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在采访中,很多人感到意犹未尽,在观看庆典活动的人群中,一位来自省城的媒体同仁也表示,看到社会各界用如此隆重、盛大的庆典仪式表达对北魏时代开窟造像者的敬意和怀念,作为大同籍人,自己感到很自豪,很骄傲。

  访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

  经过环境整治,如今的云冈石窟,除了景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大幅提升,游客人数、门票收入更是不断增长。那么,未来的云冈大景区如何在高起点上延续这样的辉煌?昨日,记者采访了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张焯认为,未来云冈大景区的发展和壮大,主要主攻两个方向,一是做精做细服务管理,二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围绕服务管理,景区响亮地承诺“5A级的景区要有6A级的服务”。具体来讲,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完善:一是出台《云冈景区旅游服务规范》,对员工的职业素质、品格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提出相应标准;二是明确售票、团队接待、导游讲解等服务标准,如游客等待购票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团队购票和检票时间均不超过5分钟,景区解说时间不低于90分钟等;三是制订了景区安保应急预案,保卫人员要24小时不间断巡查;四是打破工种分工界限,倡导“人人都是景区形象大使”的理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或者处理,不留隐患;五是实行员工终身培训制度,让大家享有不断提升的机会;六是健全服务投诉反馈机制,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围绕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研究院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不遗余力地搞好学术研究,不断挖掘云冈文化的内涵。尤其是在洞窟保护、窟顶考古、课题突破方面,多出成果和经验;二是加大云冈文化宣传,在搞好纸媒体推广报道的同时,下大力气办好“云冈石窟网站”;三是突出景区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让北魏文化陈列馆和云冈演艺中心等场所,不仅成为延伸旅游空间的阵地,更要成为打造文化品牌的基地;四是要做好旅游文化产品研发制造资源的整合,加快目前已有的石雕、炭雕、剪纸、绢人、皮影、十字绣等特色产品的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条;五是要广泛联络各地文化艺术界名流大家,充实云冈文化研究基地,筹建和建好云冈写经院、云冈画院,多出成果,多出精品。(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