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首次亮相罗马边墙大会

日期:2022-09-14  访问量:3998  文章来源:文博视频

1.jpg

8月21日至27日,第二十五届罗马边墙大会(LIMES XXV)在荷兰瓦尔河畔城市奈梅亨举行。罗马边墙大会历史悠久,是从事罗马边墙相关研究学者的国际性学术交流 “之家”。以中国长城和英国哈德良长城的“双墙对话”合作为契机,中国长城首次组团参加大会,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长城考古研究成果,希望推动两大边墙研究领域的交流与拓展。

中国长城学术成果亮相

8月22日,第二十五届罗马边墙大会进入分会场发言阶段。“双墙对话”分会场(Wall to Wall)在Lindenberg会议中心的Lindenbergzaal主厅举行。

作为“双墙对话”合作项目之一,“双墙对话”分会场由英格兰遗产委员会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9年起开始策划组织,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终于得以举办。

会议由英格兰遗产委员会资深考古学家Tony Wilmott和双墙对话英方联络员David Brough共同主持。由于疫情原因,中方代表未能现场参会,以录播形式发言。

2.jpg

Tony Wilmott主持双墙对话分会场


这是中国长城首次集中参加国际性考古学术会议,会议发言以中国长城内容为主。在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介绍中国百年考古简史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文艳在宏观和案例等不同层面从各个方面展示中国长城学术研究成果,包括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严对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墙体系做了比较分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于春雷介绍了明长城清平堡考古发掘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张文平介绍了西汉河套地区大型粮仓考古发掘情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张剑葳介绍了长城维修项目的数字化应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纽卡斯尔大学访问学者程霏对宁夏长城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主旨发言结束后还设置了线上问答环节,参会学者与中方发言人就考古学科在中国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中国长城与罗马长城比较研究的前景、西汉河套地区发现粮仓的属性、长城自然灾害研究情况等开展交流。


3.jpg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刘文艳回答听众提问

除“双墙对话”专场外,中英双方会议代表还在各种场合积极推广宣传双墙对话的成果。由于大会同时设有6个分会场,为使更多未能参加双墙对话分会场的与会者了解中国长城情况,经过积极争取,在大会总结采访环节,Tony Wilmott再次以采访形式介绍中国长城和中国长城研究的基本情况。

4.jpg

Tony Wilmott在大会总结环节介绍中国长城


在最后一场大会总结环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于冰和英方代表David Brough向罗马边墙大会顾问委员会和第二十五届罗马边墙大会学术委员会赠送了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英格兰遗产委员会共同主编的《双墙对话: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文集》和《双墙对话:第二届中国长城与哈德良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文集》。


5.jpg

(于冰和David Brough 向第二十五届罗马边墙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Henry van Enckevo赠送双墙会议文集)

此外,会议举行了《罗马边墙大会研究史1949-2022》新书发布仪式,其中收录了中国长城和英国哈德良长城的“双墙对话”活动情况。

6.jpg

《罗马边墙大会研究史1949-2022》


7.jpg

双墙对话合作交流相关内容

罗马边墙大会

参加罗马边墙大会,不仅有助于宣传中国长城研究成果,更是了解罗马边墙长城考古研究视野和方法的宝贵机会,对于推动长城考古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受到疫情影响,第二十五届罗马边墙大会比原计划推迟一年举行,但会议规模全面创历史纪录,来自世界五大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430名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发言和分会场发言共311个。会议还投票选出35岁以下最佳发言和最佳海报,并接受格鲁吉亚和波兰的联合申请,决定下届大会于2024年在格鲁吉亚召开。

8.jpg

(历年罗马边墙大会参会人数及发言数量 作者根据《罗马边墙大会研究史1949-2022》史中数据及本届会议数据绘制)

除大会发言外,会议设37个专题分会场。议题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欧洲、中东和北非各地罗马时期防御体系的本体考古研究,还涉及罗马边墙防御体系相关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军事管理、交通体系、水利系统、物资供给、随军人员,涉及边墙地区在罗马之前和之后的变迁研究,涉及罗马边墙遗址的数字化记录与展示、保护技术、复原与展示和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

只有如此广泛和深厚的研究成果,才能支撑日益增长的罗马边墙遗址保护和开放需求,向公众讲述既有科学依据又富吸引力的故事,而不是简单枯燥的军事体系考古信息。会议组织了数场现场考察,重点参观2021年刚刚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下日尔曼界墙。下日尔曼界墙以莱茵河为主要防线,由罗马道路连接沿线若干军事要塞,遗址保存状况不佳,地面基本不可见,为保护和向公众展示带来极大挑战。

9.jpg

Varus战场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内的战场形势模型分析

10.jpg

Varus战场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内的战场形势模型分析

通过现场参观讲解,可以看到不同保护展示方式,其中有没有任何实物遗迹但内容丰富的Varus战场考古公园暨博物馆,有尝试各种复建方式的Xanten遗址公园,有实景再现和实验考古的Archeon考古公园,还有由康复机构智障人士参与运营的Hooge Burch遗址展示中心。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量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保护、展示和运营管理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11.jpg

Archeon考古公园内沉船复原与研究活动

12.jpg

Archeon考古公园内沉船复原与研究活动

纵观罗马边墙大会历史,从罗马考古研究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研究领域,自1949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历经70余年,产生丰富和影响深远的成果。在学术上,除每届罗马边墙大会都出版会议论文集外,还组织出版罗马边墙系列丛书,汇总欧洲、中东和北非各地罗马边墙体系的分段研究成果,以当地语言和英语双语出版。目前已出版10种语言20本,共有44名作者、25名翻译家、12名制图专家和众多摄影师参与。在遗产保护上,长期学术交流合作成为罗马帝国边墙跨国世界遗产成功申遗的重要基础。目前世界遗产目录中已有3处以罗马帝国边墙(Frontiers of Roman Empire)为名的跨国世界遗产地,涉及英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斯洛伐克等5个国家,形成独一无二的跨国世界遗产群。在遗产展示上,主题广泛的学术研究为讲述罗马边墙故事提供了丰富资料,使公众更好走近和体会古代罗马的军事社会生活、历史自然环境和当代文化影响。

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墙,是世界两大边墙体系。罗马帝国边墙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值得中国长城研究、特别是中国长城考古研究借鉴。中国长城考古研究亟待形成独立研究领域,组织长远考古研究规划,优化长城考古工作流程,加强全域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