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高级代表:保护遗产是文化旅游重中之重
日期:2016-10-26 访问量:9771 文章来源:中新网
10月21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高级代表Peter Debrine点赞杭州的遗产保护工作。在他看来,文化旅游项目将把世界遗产传承下去,让整个世界遗产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遗产是文化旅游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通过旅游业的推广来促进和保护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还有人们的技能。”
流淌千年的中国大运河孕育了开放包容、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一条重要的精神纽带。2014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同组成的“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在Peter Debrine看来,每一个“遗产”在世界遗产的清单上都是特别的存在,“他们符合我们的标准,也讲述了一个故事。”
Peter Debrine强调,世界遗产要突出世界价值,不仅仅能够造福当地的人民或者国家的人民,更多的要造福全世界的人民。
近年来,不断开展的具有广泛性的和教育性宣传,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世界遗产面临困难处境的危机意识,也让世界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Peter Debrine解释道,世界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是从管理开始的,“因为好的遗产传承要从好的管理条例开始。”
Peter Debrine点赞中国莫高窟的保护方式。他表示,莫高窟本身是一个很脆弱的旅游景区,但是当地制定了非常好的旅游管理条例,控制进入莫高窟景点的人数,延长“遗产”的生命。
近年来,每到节假日,疯狂涌入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对景区而言却是另一种“负重”。随着大运河景区的人流增多,大运河如何保护已然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针对此现状,Peter Debrine建议先观察景区人口递增趋势,建立模型,再出台合理的政策,“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这个大运河流经的地域非常广,面积很大,从这个层面上讲,它能容纳的人流量就很多,那么重要的就是把客流分散在各个流域。”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讨厌“扎堆”旅游,假日前夕,总有不少人在网上抱怨未来的人流高峰,甚至发誓绝不出门。但实际上,每逢节假日,国内各个主要景点依旧人山人海,人流量永远有增无减,和网上的舆论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这种现象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比如在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的优惠,一方面延长运河游览期限,另一方面减少保护的难度,另外在提供好的旅游体验的时候,还要注重在旅游景区提供优质的公共设施、空间,”Peter Debrine建议道。
除此之外,Peter Debrine表示还可以用价格进行调控,“在旅游淡季,可以降低门票、飞机票、火车票等的价格,来激励人们旅游。”
在未来,旅游业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对所有人都会有极大的影响,Peter Debrine呼吁民众应该要充分的利用它的潜力,造福未来和子孙。Peter Debrine强调:“旅游本身就要反补保护,旅游景区的收入要支持遗产保护。”
据悉,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杭州市运河集团、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西博办共同承办。该论坛是2016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届的中国大运河庙会是杭州的一块响亮品牌,也是让中国大运河及庙会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杭州的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