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剧“栖身”锡剧屋檐下 能否逃脱“化石”命运?
日期:2011-01-18 访问量:5931 文章来源:Admin
苏剧为主,还是锡剧为主,这是“苏州市锡剧团”的一个问题。正在进行的苏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民进苏州市委的集体提案“更深层次为苏剧复苏创造条件”建议,苏剧不应“栖身”锡剧屋檐下,“苏州市锡剧团”要挂“苏州市苏剧团”的招牌,以苏剧为主,同时扶持锡剧团。
苏剧同时具备了“评弹的语言美,昆曲的表演美,吴歌的曲调美”,与昆曲、评弹并列为苏州曲艺三朵花。苏剧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曲调幽静柔和、清丽婉转。2006年5月,苏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与昆曲、评弹的风光无限相比,苏剧的现状堪称凄凉。百度苏州三大曲艺品种昆曲、评弹、苏剧的新闻报道,分别可以搜索到91000篇、26100篇、702篇,苏剧的演出之少、境遇之差,与此可见一斑。
对这一现状,提案认为,从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品牌,使苏剧在舞台上代代相传的要求来看,必须从更深层次为苏剧的复苏创造条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展示平台。
“苏剧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剧团、无传人、无经费、无演出,濒临失传。”2009年,在一次演出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苏剧演员薛承钰感叹,八十年代苏剧还有很多演出,现在已经很久没有演出了。
历史上苏昆不分家,演员往往苏昆兼演。但是,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原江苏省苏昆剧团改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以前苏剧、昆曲兼演的演员,几乎都不再演出苏剧,转而一心从事昆曲的演出、传承工作。
薛承钰呼吁,苏剧应单独组一个团,政府和社会一起帮助苏剧传承下去。他表示,昆曲的地位固然毋庸置疑,但因其高雅而难普及,苏剧唱腔不像昆曲那样要求“字正、腔圆、板准”,演唱内容不拘一格,更容易接近观众。身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已经定型,很难再有新的进化与发展。苏剧不同,苏剧是开放的、灵活的戏曲,有很大的进化与发展空间。普及苏剧将为普及昆曲培养出一大批“初级观众”,如果苏剧成为了“化石”,那么昆曲在普及方面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据了解,2008年至2010年,苏州启动了苏剧的艺术传承工作,苏州市锡剧团承担了苏剧保护的工作。先后发动了丁杰、王芳、张天乐等传承人向21位被传承人传授了《醉归》、《出猎》、《李翠莲》等折子戏。通过艺术传承,逐步形成以柳继雁、叶和珍等“继”、“承”字辈老艺术家为精英、王芳、陶红珍等“弘”字辈演员为中坚,锡剧团青年演员为基础的苏剧艺术传承保护的人才梯队。
2010年7月,江苏省公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107位传承人榜上有名。由于蒋玉芳等代表性传承人已去世,苏剧仅有尹继梅、凌继勤两位传承人入选,且都已年过60岁。苏剧依然面临成为“化石”的危险!
对此提案建议:“十二五”期间,国家、江苏省、苏州市每年应确保苏剧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的落实配套;发挥老一辈艺术家和继、承、弘三代苏剧传人的中坚力量和余热;加快培养青年接班人,全面落实明年在苏州艺术学校招收苏剧接班人;加快创作步伐,把整理传统剧目和创作新剧目相结合,实行生产性保护。
苏剧同时具备了“评弹的语言美,昆曲的表演美,吴歌的曲调美”,与昆曲、评弹并列为苏州曲艺三朵花。苏剧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曲调幽静柔和、清丽婉转。2006年5月,苏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与昆曲、评弹的风光无限相比,苏剧的现状堪称凄凉。百度苏州三大曲艺品种昆曲、评弹、苏剧的新闻报道,分别可以搜索到91000篇、26100篇、702篇,苏剧的演出之少、境遇之差,与此可见一斑。
对这一现状,提案认为,从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品牌,使苏剧在舞台上代代相传的要求来看,必须从更深层次为苏剧的复苏创造条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展示平台。
“苏剧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剧团、无传人、无经费、无演出,濒临失传。”2009年,在一次演出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苏剧演员薛承钰感叹,八十年代苏剧还有很多演出,现在已经很久没有演出了。
历史上苏昆不分家,演员往往苏昆兼演。但是,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原江苏省苏昆剧团改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以前苏剧、昆曲兼演的演员,几乎都不再演出苏剧,转而一心从事昆曲的演出、传承工作。
薛承钰呼吁,苏剧应单独组一个团,政府和社会一起帮助苏剧传承下去。他表示,昆曲的地位固然毋庸置疑,但因其高雅而难普及,苏剧唱腔不像昆曲那样要求“字正、腔圆、板准”,演唱内容不拘一格,更容易接近观众。身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已经定型,很难再有新的进化与发展。苏剧不同,苏剧是开放的、灵活的戏曲,有很大的进化与发展空间。普及苏剧将为普及昆曲培养出一大批“初级观众”,如果苏剧成为了“化石”,那么昆曲在普及方面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据了解,2008年至2010年,苏州启动了苏剧的艺术传承工作,苏州市锡剧团承担了苏剧保护的工作。先后发动了丁杰、王芳、张天乐等传承人向21位被传承人传授了《醉归》、《出猎》、《李翠莲》等折子戏。通过艺术传承,逐步形成以柳继雁、叶和珍等“继”、“承”字辈老艺术家为精英、王芳、陶红珍等“弘”字辈演员为中坚,锡剧团青年演员为基础的苏剧艺术传承保护的人才梯队。
2010年7月,江苏省公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107位传承人榜上有名。由于蒋玉芳等代表性传承人已去世,苏剧仅有尹继梅、凌继勤两位传承人入选,且都已年过60岁。苏剧依然面临成为“化石”的危险!
对此提案建议:“十二五”期间,国家、江苏省、苏州市每年应确保苏剧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的落实配套;发挥老一辈艺术家和继、承、弘三代苏剧传人的中坚力量和余热;加快培养青年接班人,全面落实明年在苏州艺术学校招收苏剧接班人;加快创作步伐,把整理传统剧目和创作新剧目相结合,实行生产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