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甘肃敦煌莫高窟第98号窟壁画保护修复工程
日期:2017-05-04 访问量:6138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业主单位:敦煌研究院
勘察设计单位:敦煌研究院
施工单位: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98窟开凿于五代曹议金任节度使时期(914年~935年),位于石窟群南区九层楼以南第一层,洞窟壁画是五代的绘画代表作。受自然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第98窟的壁画和其他底层洞窟一样,产生了起甲、空鼓和酥碱等病害。敦煌研究院自1999年开始98窟的保护研究,主要开展了现状调查及环境监测等工作。2001~2010年对98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价值评估、保护现状调查、环境监测研究、制作材料与工艺分析、水盐运移研究、壁画脱盐研究、修复材料筛选等方面的研究。2011年3月,敦煌研究院向国家文物局呈报了《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画保护修复方案》并获批。
工程在前期的保护研究中,就壁画保存现状地仗、颜料层以及支撑体多方面取样分析研究,分别进行了壁画保存现状调查、制作材料与工艺分析、病害机理研究、保护材料的室内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等。在现状调查中,重点调查了壁画病害类型、面积大小、病害程度及其分类,应用规范了壁画病害的术语和图示,结合壁画价值、保护干预史、环境特征等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对98窟壁画制作材料及制作工艺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对壁画病害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98窟病害壁画的特点,严格执行了室内实验-补充实验-现场试验-现场补充试验-开工前现场试验-评估-工程实施的程序,确保了材料和工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在保护修复工程设计阶段,明确了设计的依据与保护修复原则。在量化每项单项工程各种不同类型病害壁画位置(坐标)、面积、病害程度的基础上,对修复材料、修复工艺及保护对策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工程时间计划、组织保障等进一步安排筹划。施工主要采用壁画起甲病害加固技术、壁画空鼓病害灌浆及脱盐加固技术、壁画酥碱病害脱盐加固技术、白色附着物清除工艺对现存的起甲、空鼓、酥碱、污染等病害进行全面的修复加固,并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到壁画的检测和加固效果的评价中。
工程于2013年10月完工,2015年2月通过了由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了专家验收。验收专家一致认为,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画保护修复工程成功解决了壁画存在的病害,坚持了“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最大兼容”等的文物保护原则,建立了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资料完整、翔实、规范,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工程观感良好,工程质量合格。
莫高窟第98窟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长期以来敦煌研究院实施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尤其是在敦煌石窟壁画修复中的经验积累,主要表现在:设计、施工对壁画保护理念的准确把握和通力协作,是该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促进了保护程序的不断科学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是设计理念与技术措施得以全面贯彻与顺利实现的保障。先试验后实施的原则以及将研究和动态设计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实现信息化施工、优化工程措施的有效途径。翔实、准确的工程档案记录与编写,是对工程全面系统的总结与凝练,可为后期的日常维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工程实施后的长期监测与日常维护的跟进是巩固保护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