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城市
日期:2015-04-23 访问量:10326 文章来源:Admin
园林和城市密不可分
星罗棋布的古典园林散落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园林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城市是园林孕育的深厚历史土壤,园林和城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通过,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11月,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上,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及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九座古典园林闪耀着这座城市。这些建造于11至19世纪的园林,取法自然,巧夺天工。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没有哪座园林比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它以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在高度赞叹苏州古典园林的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十分关注园林赖以存在的历史环境,关注街区和水系,建议中国政府把苏州古城和古典园林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对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的积极响应,2005年,苏州正式启动苏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和盘门为核心的苏州古城,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一条河,一座城
城区5条运河故道,7个相关遗产点段悉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城搭载中国大运河项目实现了申遗的梦想。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传来消息,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通过,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护城河5条运河故道以及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含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古纤道7个相关点段被纳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苏州是一座建在运河上的城市,绕城一周的护城河是这座城市的城防设施,也是大运河的航道。城内以“三横四直”为代表的骨干水系是大运河通向千家万户的水上通道,与这些水道并行的是陆上道路系统,从而形成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运河水呵护着这座城市,也滋养着这座城市。
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是大运河城市景观遗产的一个典型范例。春秋时期的吴王是早期人工运河的开凿者,公元前六世纪,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开凿胥溪(后称胥江),通太湖,攻打楚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又开凿了从吴都苏州经无锡、常州达长江,再向北开凿邗沟、荷水。苏州筑城之初,巧妙利用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自然地形地貌,引运河水入城,形成由西北入、东南出的自然流线。城市与运河血脉相连、相依相生。2006年,苏州古城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当时的遗产构成主要包括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和盘门3个点,这次搭载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船,苏州古城的遗产构成从原先的3个点增加到5条运河故道,7个相关遗产点段,共12个遗产点,由12个点段构成“一带一环”为特征的遗产地图清晰地勾勒了一座完整的苏州古城,这在众多运河城市中是仅见的。
“双遗产”城市
苏州拥有昆曲、古琴、端午习俗、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六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称号,是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遗产”城市。
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发源于14世纪苏州的太仓、昆山一带,经魏良辅等人改良而走向全国,独领中国剧坛600年。昆曲以曲调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2003年11月,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虞山琴派是汉族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明代严澂所创建,其主持编写的《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琴曲风格“清澈淡远,博大和平”,历来为琴家推重。
2009年9月,苏州端午习俗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端午习俗与其他地区纪念屈原不同,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相伍子胥,是苏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带香囊等传统活动。
同年,苏州宋锦、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杰出例证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宋锦是以经线和彩纬同时显花的一种织锦,形成于宋代。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缂丝是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编制的丝织品,起源于汉代,南宋时期在苏州松江地区发展流行,明清时期成为贡品进贡皇家。建国后,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展了枪(镶)色技巧,创作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屏风、中堂、山水、人物等新作。
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山帮是以苏州香山地区为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优秀的汉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技术精湛,影响深远。香山帮的代表人物蒯祥曾设计营造了明代的紫禁城。
苏州的工艺闻名遐迩。全国工艺11大类中,苏州拥有10大类3000多个品种。其中玉雕、核雕、红木雕、石雕、刺绣、制扇、民乐、戏服等苏工苏作久负盛名。2014年12月,苏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
江南水乡古镇
苏州古城建城已有2500多年,周边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古镇。2012年“江南水乡古镇”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作为典型例证的10个古镇,苏州独占6席。
苏州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经沧桑,城址至今未变。与镌刻于宋代的《平江图》相对照,古城框架、道路水系、名胜古迹基本一致,为世界罕见。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周边还分布近百个古镇、古村落。古城、古镇、古村落三位一体,体系完整、形态完备。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个(周庄、同里、甪直、木渎、沙溪、千灯、沙家浜、锦溪、东山、凤凰、黎里、震泽、古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陆巷、明月湾、杨湾、东村、三山岛),中国传统村落7个(陆巷、明月湾、杨湾、东村、三山岛、翁巷、李市),还有一大批省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控制保护古村落。这些农耕时代的聚落遗产,基于同一自然环境、空间形态和文化类型,择水而筑,注重工商,耕读传家,地灵人杰,是富商巨贾,文人雅士的宜居之地,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先行之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江南水乡古镇申遗项目,早在上世纪末就已引起世界遗产专家的极大关注,呼声甚高。2011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重新登录,江苏、浙江两省三市联合申报,经专家现场考察、评审有10个古镇列入预备清单,苏州有周庄、甪直、同里、沙溪、千灯、锦溪6镇,浙江有乌镇、西塘、南浔、徐市4镇。最近,苏州的凤凰、黎里、震泽3镇正在积极申报,争取增补列入“江南水乡古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星罗棋布的古典园林散落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园林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城市是园林孕育的深厚历史土壤,园林和城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通过,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11月,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上,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及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九座古典园林闪耀着这座城市。这些建造于11至19世纪的园林,取法自然,巧夺天工。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没有哪座园林比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它以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在高度赞叹苏州古典园林的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十分关注园林赖以存在的历史环境,关注街区和水系,建议中国政府把苏州古城和古典园林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对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的积极响应,2005年,苏州正式启动苏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和盘门为核心的苏州古城,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一条河,一座城
城区5条运河故道,7个相关遗产点段悉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城搭载中国大运河项目实现了申遗的梦想。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传来消息,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通过,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护城河5条运河故道以及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含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古纤道7个相关点段被纳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苏州是一座建在运河上的城市,绕城一周的护城河是这座城市的城防设施,也是大运河的航道。城内以“三横四直”为代表的骨干水系是大运河通向千家万户的水上通道,与这些水道并行的是陆上道路系统,从而形成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运河水呵护着这座城市,也滋养着这座城市。
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是大运河城市景观遗产的一个典型范例。春秋时期的吴王是早期人工运河的开凿者,公元前六世纪,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开凿胥溪(后称胥江),通太湖,攻打楚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又开凿了从吴都苏州经无锡、常州达长江,再向北开凿邗沟、荷水。苏州筑城之初,巧妙利用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自然地形地貌,引运河水入城,形成由西北入、东南出的自然流线。城市与运河血脉相连、相依相生。2006年,苏州古城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当时的遗产构成主要包括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和盘门3个点,这次搭载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船,苏州古城的遗产构成从原先的3个点增加到5条运河故道,7个相关遗产点段,共12个遗产点,由12个点段构成“一带一环”为特征的遗产地图清晰地勾勒了一座完整的苏州古城,这在众多运河城市中是仅见的。
“双遗产”城市
苏州拥有昆曲、古琴、端午习俗、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六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称号,是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遗产”城市。
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发源于14世纪苏州的太仓、昆山一带,经魏良辅等人改良而走向全国,独领中国剧坛600年。昆曲以曲调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2003年11月,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虞山琴派是汉族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明代严澂所创建,其主持编写的《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琴曲风格“清澈淡远,博大和平”,历来为琴家推重。
2009年9月,苏州端午习俗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端午习俗与其他地区纪念屈原不同,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相伍子胥,是苏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带香囊等传统活动。
同年,苏州宋锦、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杰出例证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宋锦是以经线和彩纬同时显花的一种织锦,形成于宋代。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缂丝是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编制的丝织品,起源于汉代,南宋时期在苏州松江地区发展流行,明清时期成为贡品进贡皇家。建国后,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展了枪(镶)色技巧,创作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屏风、中堂、山水、人物等新作。
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山帮是以苏州香山地区为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优秀的汉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技术精湛,影响深远。香山帮的代表人物蒯祥曾设计营造了明代的紫禁城。
苏州的工艺闻名遐迩。全国工艺11大类中,苏州拥有10大类3000多个品种。其中玉雕、核雕、红木雕、石雕、刺绣、制扇、民乐、戏服等苏工苏作久负盛名。2014年12月,苏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
江南水乡古镇
苏州古城建城已有2500多年,周边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古镇。2012年“江南水乡古镇”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作为典型例证的10个古镇,苏州独占6席。
苏州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经沧桑,城址至今未变。与镌刻于宋代的《平江图》相对照,古城框架、道路水系、名胜古迹基本一致,为世界罕见。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周边还分布近百个古镇、古村落。古城、古镇、古村落三位一体,体系完整、形态完备。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个(周庄、同里、甪直、木渎、沙溪、千灯、沙家浜、锦溪、东山、凤凰、黎里、震泽、古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陆巷、明月湾、杨湾、东村、三山岛),中国传统村落7个(陆巷、明月湾、杨湾、东村、三山岛、翁巷、李市),还有一大批省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控制保护古村落。这些农耕时代的聚落遗产,基于同一自然环境、空间形态和文化类型,择水而筑,注重工商,耕读传家,地灵人杰,是富商巨贾,文人雅士的宜居之地,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先行之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江南水乡古镇申遗项目,早在上世纪末就已引起世界遗产专家的极大关注,呼声甚高。2011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重新登录,江苏、浙江两省三市联合申报,经专家现场考察、评审有10个古镇列入预备清单,苏州有周庄、甪直、同里、沙溪、千灯、锦溪6镇,浙江有乌镇、西塘、南浔、徐市4镇。最近,苏州的凤凰、黎里、震泽3镇正在积极申报,争取增补列入“江南水乡古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