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遗产的茂兰特色

日期:2024-04-15  访问量:1862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自1975年发现茂兰喀斯特森林区并在1986年成立保护区以来,茂兰保护区已走过了近40个春秋。在这过程中,茂兰保护区从县级升格为省级、国家级并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直至200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茂兰保护区从名不见经传的喀斯特璞玉升华为闪耀全球的“绿色宝石”。

茂兰保护区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其他相关保护法规,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扎实推进资源管护、社区发展等各项工作,有效保护了茂兰保护区的世界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茂兰特色的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之路。

利用资源优势,助推社区发展,消除区域贫困

丰富多样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是茂兰保护区宝贵的自然资源遗产,如何在资源保护中谋求发展一直是茂兰保护区不断探索解决的长期性课题。自1996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来,保护区管理局引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保护传承区内少数民族文化,引导支持社区群众发展民族手工艺品、竹编、石斛种植等,组织群众开展生态旅游,培养森林向导和农家乐接待服务带头人,经过近30年的持续发展,基本实现了资源得保护、社区得发展、群众得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在此基础之上,茂兰保护区所在的荔波县,在实践中总结的关于“世界遗产保护与消除贫困”以及“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等典型经验,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专家的高度认可。“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瑶山非遗文化扶贫”“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网格四机制’旅游管理模式”两项“荔波样本”作为成功案例,于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展示和推介。

遗产地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存

荔波自2007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严守申报承诺,履行国际义务,贯彻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茂兰保护区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和谐并进之路,全力开展森林环境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加快实施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动物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极小种群拯救等工程,依托全县乃至全省之力抓好遗产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催生了《荔波共识》《荔波宣言》国际成果,实现了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双促双赢,遗产地资源的原真性和环境的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存。

据最新调查研究成果,茂兰保存有特有植物45种;现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共1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猕猴、掌叶木、香木莲等158种。在6年一轮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定期报告(第三轮)》中,经综合评估,得到了专家给予荔波遗产地“该项世界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是无缺憾的”和“世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得以保持”的评价。

经过近40年的保护管理,茂兰保护区已建立成持续向好的管理体系,自2011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围绕“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题在荔波召开大会后,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第25届大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荔波召开,此次大会将为2025年在杭州召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贡献荔波世界遗产和茂兰世界生物圈的经验,并将为全球的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中国方案。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