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为千年世界文化遗产留下时代华章

日期:2017-12-13  访问量:5601  文章来源:交汇点

       从吴王夫差开邗沟算起,大运河在江苏大地流淌了2500年。

  如今,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江苏段正努力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最繁华、最精彩、最美丽的“江苏名片”。

  12月4日至8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运河江苏段保护和文化传承”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淮安、扬州、无锡和苏州4座运河城市,记录江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精彩华章。

  一条运河,尽显江苏文化之美

00300555920_4f4b9d5c.jpg

  开凿时代最早、流经城市最多、覆盖地域最广、通航里程最长……大运河江苏段历来是大运河的核心地段。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区核心面积约占全国的1/2、遗产河段长度约占全国的1/3、遗产点数量约占全国的40%,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江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1月2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淮安调研时,专程考察了中国漕运博物馆、里运河文化产业带,明确要求科学制定规划、注重文化传承、丰富表现形式,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采访团首站到达淮安,清江浦的夜晚流光溢彩,这里是淮安里运河风光带的起点,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站长李润文说:“从运河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辉煌的淮安;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发展后劲强劲的淮安。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忆,也通向广阔的未来。”

  在扬州,吴王夫差广场位于古邗沟和古运河交汇处,河水向北汇入京杭运河、往南流进长江;在邵伯古镇,乾隆下江南的御码头仍保存完好;在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被誉为“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这里有成片的明清建筑,也有民国时民族工商业老厂房,另一处运河边的省级文保单位北仓门则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之作;在苏州,大运河全线唯一的水陆城门——盘门保存完好,阊门外的七里山塘从繁华的商业街流淌到虎丘景区……人民日报记者姚雪青说:“所到之处,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历史与当下完美融合,既有大运河对沿线城市的滋养,也有繁华都市对古老运河的尊重,这是一趟充满惊喜的文化之旅。”

  除了此次采访所经之地,大运河还流经江苏省徐州、宿迁、镇江、常州,众多名城名镇名村依河而生。一条运河,尽显江苏文化之美。

  四位一体,“黄金水道”全国瞩目

00300555921_176541f9.jpg

  300多米长的苏州宝带桥是中国大运河全线最长的古桥,其柔性墩工艺达到中国古桥建造最高水平。离桥不远,京杭运河上船只往来穿梭,一片繁忙,这里是大运河江苏段“既是文化之河也是黄金水道”的一个缩影。数据表明,沿运河经济带8市GDP总量占江苏全省的比重超过2/3。

  大运河较好地支撑着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江苏省交通厅副厅长丁军华介绍了一组数据:京杭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中约80%在江苏,通行2000吨船只的航道全部在江苏,2016年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货运量近4亿吨,占江苏全省水路货运量的50%左右,占江苏全省综合运输总量的20%左右,其中扬州段是全国航运密度最大的内河航道,去年船舶通过量达3亿吨,相当于6条京沪高速、3个葛洲坝的运量。

 

00300555922_76a8bc1e.jpg

 

  大运河还成为江苏节约运输成本、节能减排的“功臣”,由于水运运价、单位耗能量大幅低于公路、铁路,仅2016年就节约社会运输成本近200亿元,节约柴油消耗近300万吨,极大减少了废气排放。

  为了保护、传承、利用好这条“母亲河”,江苏省大力推进绿色运输,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进度居长江水系14省市之首,在全国率先研发成功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船舶改造数量居全国第一;运河沿线建成水利风景区、水美乡镇乡村近800家,整治中屡屡因保护文物古迹而改道或增加保护性经费,运河所经之处出现一个个城市景观带。

  无锡的民营企业“运河之光”致力于运河保护,公司董事长应晓萍有个“物联网 融媒体”计划——利用物联网监测运河水质及岸线违法施工,借助无人机、无人艇和卫星图像巡查运河,利用APP导游系统对游客分布和流动进行统计预测,利用大数据对码头、仓储、船舶和待运货物进行智能匹配……

  古老的大运河,不仅是文化的血脉,还是一条流金淌银的大动脉。实现“文化、旅游、生态、社会”四位一体式发展,江苏正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和新典范。

  千年运河,续写瑰丽时代华章

  江苏省提出,将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打造文化强省、弘扬江苏地域特色文化的重大载体和构建“1 3”功能区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其中,文化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于涵养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江苏、促进南北联动、实现协调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00300555923_8b4f5406.jpg

  据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介绍,江苏省在运河沿线省市中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全面起步,亮点纷呈。扬州联合全球运河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成为江苏唯一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有力促进了交流;江苏省创排的大型史诗歌剧《运之河》斩获中国歌剧节7项大奖,远赴欧洲巡演,彰显中国大运河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苏州的运河风光带、常州的全景式运河遗产带、镇江的“运河第一街”、扬州着力打造“世界运河城市之都”、淮安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宿迁的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徐州规划建设运河梦华旅游和中运河风情旅游等景区……大运河串联起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江苏地域文化,散发出独特魅力。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各地频出大手笔:淮安里运河文化带串起清江浦板块、漕运板块、河下古镇板块、洪泽湖古堰板块等景区,总投资260亿元,已完成投资110亿元;扬州围绕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华侨城、邵伯运河风情小镇和高邮清水潭项目总投资将超过230亿元;苏州“清水工程”计划总投资2.64亿元,运河堤防工程总投资73亿元,将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生产生活的安全屏障、运河文化的活态展厅、苏城南北的宝石绿廊、世界遗产的璀璨明珠,15.5公里长的环古城河健身步,成为人们零距离亲近世界文化遗产的廊道。

  古老运河上扬起时代的风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为千年世界文化遗产留下时代华章和江苏烙印,为传承中华文脉交出江苏答卷、贡献江苏力量。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