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山日益凸显世遗影响力

日期:2011-10-25  访问量:6867  文章来源:Admin
2010年的8月2日,中国丹霞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浙江江郎山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遗产。

  如今,江郎山上,慕名前来的游客川流不息。山还是那座山,但变化显而易见。申遗成功以来,江郎山的保护、管理、开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年来,江郎山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进一步强化“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护遗”理念,科学保护,精心呵护好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取得了积极成效。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江郎山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江郎山的一草一木;要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传承江郎山的人文力量。”这是去年第六届中国(衢州)华东旅游交易会暨江郎山成功申遗庆祝大会上,影星周迅宣读《江郎山保护宣言》中的一段话。而如宣言中所说,江山市也正是这样做的。

  自江郎山申遗成功后,江山市切实把保护好江郎山作为第一责任,大力宣传普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风景名胜区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在江郎山景区及周边乡镇和各行政村,通过夹报以及干部上门等方式,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在景区新设置宣传广告牌30多块,同时对导游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对游客宣传引导等,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工作。

  江山市还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继续做好“中国丹霞”地貌的科学研究,并进一步密切与“中国丹霞”系列其他5个世界遗产保护地的区域交流和合作,积极支持、组织和参与有关丹霞地貌研究的相关会议。同时,江山市还注重吸纳周边地区三清山、龙虎山等景区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有益经验,更加有效保护世界遗产资源。

  世遗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

  江山开始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效应已初步显现。过去周边的世界遗产地的旅行社向游客推介时,只把江山作为“过路景点”推介,而今已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来推介了。从数据了解到:江郎山景区今年1-5月共接待游客8.46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5.2%;收入373.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4.1%。

  充分利用世界遗产品牌,将营销贯穿于申遗的全过程,对内营造了“人人关心申遗、人人支持申遗、人人参与申遗”的良好氛围,对外扩大了江郎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申遗成功后,江山市第一时间发布消息、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宣布江郎山免门票两周、村民制定护山公约等,在全国知名媒体上连续推出“江郎山申遗成功”的新闻报道。此外,江山市委、市政府还为“千名志愿者保护江郎山”活动授旗,正式启动江郎山志愿者保护活动;今年,江山市继续投入700多万元,在央视“朝闻天下”等知名栏目中对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专题报道,有效提高了江郎山世遗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宣传世遗品牌的同时,江山市充分利用现有景区监测信息系统,严格控制江郎山世界遗产地日游客量,杜绝因游客过多对江郎山地质地貌与生态产生破坏性影响。制订旅游高峰期游客分流预案,对游客高峰进行适当的分流、控制,解决游客激增影响问题;制订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在游步道显著位置设置了明显的警示牌,遇恶劣天气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下一步进行保护性开发

  “售票处、管理用房等功能性建筑、停车场下移,同时扩建停车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到时,景区将成为一个纯粹的旅游区。”江山市旅游局局长毛舒锋说。

  为加强对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生态的保护,有效缓解游客激增对江郎山世遗地的影响,江山市已启动江郎山核心区外的入口区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江郎山成功申遗后,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游客人数急剧增长,特别是黄金周、节假日期间,对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接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江山市严格按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要求及《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江郎山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科学保护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科学合理选址,优化设计规划方案,加快推进江郎山入口区停车场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认真组织科学论证,切实完善景区功能,不断提升景区品位,充分发挥世遗地品牌效应,促进江山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项目设计方案,目前项目选址方案已通过省专家论证,正上报省建设厅及国家建设部审批。该项目拟投资7000万元,拟分二期实施,以进一步减少对江郎山世遗地生态的影响。

  此外,根据江郎山申遗二期环境整治方案,江山市继续加大江郎山世界遗产地后续项目的推进力度。去年以来,又根据原整治方案要求,投资500多万元,全面完成江郎山上山游步道及栏杆整体加固;同时在原有监控基础上增加15个监控点,有重点的对一线天、登天坪、郎峰游步道以及郎峰顶等重要地段进行资源保护与生态系统日常观测。(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