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州港的航标塔,六胜塔和万寿塔

日期:2021-11-29  访问量:10818  文章来源:"世界遗产“微信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211129104820.jpg

泉州石湖港。(图/阿钉)


六胜塔 & 万寿塔


两座航标塔遥相呼应

既是为中外商船导航的地标

也是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

构成泉州港独特的古代航海导航体系


世界最早建成的航标高塔 / 六胜塔

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


在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中,有六胜塔和万寿塔两座石塔,它们均位于福建泉州石狮市,两塔皆因佛缘而起,也同为古泉州港的航标塔,但六胜塔则建造得更早,有“世界最早建成的第一航标高塔”之称。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041.jpg

▲ 六胜塔有着“世界最早建成的第一航标高塔”之称。(图/泉州市委宣传部外宣科提供)


六胜塔始建于北宋政和年间,由僧人祖慧、宗什和施主薛公素募资建造。


负责六胜塔管理工作的文保人员郭增沛介绍,“六胜”之名即从印度佛教的“六胜缘”而来,“六胜缘”是阿罗汉修得“留多寿行”必须具备的条件,“六胜”即人胜、解脱胜、修习胜、福田胜、依止胜、转业胜。因建塔者祖慧、宗什修行“留多寿行”的缘故,遂为石塔取名“六胜”。


而现存的石塔由本地海商凌恢甫重建于1336年-1339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220.jpg

▲ 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分布图(局部),其中?为”六胜塔“,?为”万寿塔“。

 

海商凌恢甫重建时,曾更名为“万寿塔”。如今六胜塔底层南面拱门上悬有一块匾额,上面就刻有“万寿塔”三个字,恰好与石狮宝盖山上的“万寿塔”重名。


从形制来看,六胜塔的整体结构系浑体花岗岩石砌,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建筑,八角五层


其外形结构,与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略同,由外壁、回廊及塔心三部分组成。每层设四门、四龛,且位置逐层互换,石龛雕有石佛,龛外两旁有浮雕“金刚”“力士”等造像。


从卷形入内,则是回廊和塔心;塔心呈八角形,但中空似井,可以直下,这是与东西塔不同之处。在各层转角处的巨大石柱上,它不作东西塔的方形“卢斗”,而用圆形仰莲盆式。


同时,“雀替”的手法也较东西塔繁复,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郭增沛介绍,六胜塔建造之初,工匠曾细细考究如何才能让它更加稳固,所以逐层将门和石龛的位置相互错开,这样就均摊了整体的重量。


如果遇到大风天气,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都不会长期让一侧的石面承受风化的压力,且阳光可贯穿塔内,便可保持干燥不会潮湿。


六胜塔所在的石湖古时是泉州沿海一个重要的港湾,在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发达,石湖港和安海港一样,是中外商船寄泊、来往之处。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424.jpg

▲ 泉州湾石湖港海域。

 

六胜塔与岱屿门主航道遥遥相对,出入泉州湾的船只均可在海面上清晰地以它为导航标志


离六胜塔不远处,万寿塔凌空矗立在石狮宝盖山上,是泉州湾海岸的制高点、古时“海洋大通道”的最主要航标。


两座航标塔遥相呼应,既是为中外商船导航的地标,也是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构成泉州港独特的古代航海导航体系。


悠久海贸历史的见证 / 万寿塔

石狮市宝盖山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535.jpg

▲ 万寿塔矗立于石狮市宝盖山的最高峰上。(图/阿钉)

 

明代弘治三年《八闽通志》记载:“宝盖山,在永宁里二十都(今石狮市永宁镇)。上有石塔甚宏壮,商舶自海还者,指为抵岸之期。”


记载中所提到的甚为恢宏的石塔,也就是如今位于泉州城东南方向20公里的万寿塔。


万寿塔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石塔,由僧人介殊募资建造于泉州海洋贸易鼎盛的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


万寿塔的地理位置和六胜塔一样至关重要,但它却是泉州湾海岸的制高点,其地处泉州湾与外海交界处,在此建塔主要为了能够锁住水口以保平安。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644.jpg

▲ 万寿塔又名“关锁塔”“姑嫂塔”,地处泉州湾与外海交界处。

 

万寿塔既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也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和历史记忆。


万寿塔又名关锁塔,这与其建筑者、南宋僧人介殊有关系。《闽书》记载,介殊有感于宝盖山位于晋江东南滨海风口、水口交接处,古人认为“风水”关乎一方之灵气,决定人文之兴衰。于是,介殊募缘兴建此塔,作为“关锁(风)水口”镇塔之用,遂命名为“关锁塔”。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735.jpg

▲ 万寿塔内部石像。

 

除此之外,闽南民间还叫它“姑嫂塔”,是人们为了纪念传说中葬身大海的姑嫂故事而取的名字,“姑嫂传奇”的故事早在明代广为人知。


明代崇祯初年出版的何乔远《闽书》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400多年来,“姑嫂传奇”它已深深烙印在海内外侨乡人的心中。


长期以来,泉州从事航海经商者将“姑嫂塔”视为故乡的象征,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该塔成为泉州悠久海外贸易传统的见证。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835.jpg

▲ 万寿塔内部结构。

 

万寿塔的塔身由花岗岩建造,为五层空心楼阁式建筑。底层加围廊,塔门前建一石构方形单檐歇山项门亭,第二层门额上方刻有“万寿宝塔”四字。


由于面临台湾海峡,受台风影响较大,为了防控风灾袭击,该塔建造时就采用外形逐层收分,门龛位置逐层、逐边互换的方式,既显得立面壮观,又保证重心稳定,经受住了无数强风雷雨的考验,这也显示了泉州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940.jpg

▲ 万寿塔《重修塔峰记》。

 

除了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内涵以外,万寿塔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它的航标功能。《闽书》曾有记载:“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万寿塔所在的石狮市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的丘陵地就是海拔209米的宝盖山,在这建设航标塔是绝佳选择,如果乘船在泉州湾入海口处的广阔海面,就可以清楚看到万寿塔。


近千年来,万寿塔一直默默地为无数进出泉州湾的中外船舶指引航路。它与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一起构成了泉州港口设施建筑较为完整的体系。

 

     

据《泉州府志》中记载,万寿塔兴建时,

也正是晋江、石狮一带的先民因大旱和

饥荒大量移居菲律宾的时期。

石狮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

有着悠久的地缘、血缘关系。

祖籍石狮市的台胞有30多万人,

目前居住在石狮的台湾籍同胞有二、三百人。

万寿塔不仅是早期石狮乡民

背井离乡、移居他国的见证者,

也是当今海外赤子回乡参与故园建设,

为家乡人民造福的见证者。

 

参考文献:

 

曹春平.福建省石狮市六胜塔[J].建筑史,2017(01):46-55.


- END -

 

图:阿钉等

采访:青山

文字整理:邓知雨

视频剪辑:李梓嘉

排版:灵芝

审核:阮虹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