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中韩申遗之争:保护文化遗产事关国家安全
日期:2010-12-08 访问量:5524 文章来源:Admin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时间积淀留存下来的具有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是具有代表性和民族性的历史文化成果。新世纪《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中曾指出:“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关系组成了人类的整体文化景观,它们是本地人思维和行动的历史文化坐标系,只有对它们加以妥善保护,我们才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本土文化。”但现实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一体化的趋势,留存住本国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现已成为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和本民族文化安全,不被发达国家文化同化的重要一环。
在我国,虽然近些年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还没有上升到文化安全的高度,认识不到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文化安全造成的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因此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不少基层政府组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相关人员缺乏必备的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不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规划甚至根本没有将之摆上议事日程,相关投入自然也不足。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地方城乡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普遍存在,一旦面临经济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选择,很多地方政府都短视地选择了前者。
而民众的参与意识差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同样形成了极大的障碍。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技艺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于曾经代代相传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下降,更缺乏保护遗产的历史使命感。不少非遗资源流失严重,后继乏人,这样一来使得中华文化极易发生断层,导致整个民族意识发生变化,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以我国的民族语言为例,据20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言国情学术专著《中国的语言》统计,中国56个民族有129种语言,其中有2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不足1000人,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而民族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每一种语言都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智慧,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中华文明的损失。再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例。曾几何时,我们开始热衷于西方的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在中国土地上大张旗鼓,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呈式微趋势。直到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我们才意识到传统节日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所在。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鲜明指出,传统节日事关文化安全。“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组织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和谐力——不要太过夸张政府和政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在精神深处,最根本的东西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相当重要。”
文化遗产的保护处理不善除了动摇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还从国际文化战略层面直接关涉我国的国家安全局势。除了上面提到的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事例,近些年,韩国和中国的文化遗产申报已经全面发生矛盾。比如,2007年,韩国人将“祭孔大典”进行了正式的文化遗产申报;再比如印刷,韩国人说“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现在韩国又提出,造纸也是他们发明的;还有中医,韩国已经用若干年时间做中医的申遗(参见《南方周末》2008年2月15日新闻报道)。毋庸置疑,如果我们再不从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遗产的保护,本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将成为别国的文化名片。
文化安全的问题不是空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对我们国家的生存基础产生危机,对国家的文化安全产生危机。从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经刻不容缓。
在我国,虽然近些年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还没有上升到文化安全的高度,认识不到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文化安全造成的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因此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不少基层政府组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相关人员缺乏必备的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不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规划甚至根本没有将之摆上议事日程,相关投入自然也不足。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地方城乡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普遍存在,一旦面临经济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选择,很多地方政府都短视地选择了前者。
而民众的参与意识差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同样形成了极大的障碍。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技艺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于曾经代代相传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下降,更缺乏保护遗产的历史使命感。不少非遗资源流失严重,后继乏人,这样一来使得中华文化极易发生断层,导致整个民族意识发生变化,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以我国的民族语言为例,据20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言国情学术专著《中国的语言》统计,中国56个民族有129种语言,其中有2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不足1000人,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而民族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每一种语言都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智慧,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中华文明的损失。再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例。曾几何时,我们开始热衷于西方的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在中国土地上大张旗鼓,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呈式微趋势。直到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我们才意识到传统节日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所在。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鲜明指出,传统节日事关文化安全。“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组织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和谐力——不要太过夸张政府和政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在精神深处,最根本的东西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相当重要。”
文化遗产的保护处理不善除了动摇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还从国际文化战略层面直接关涉我国的国家安全局势。除了上面提到的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事例,近些年,韩国和中国的文化遗产申报已经全面发生矛盾。比如,2007年,韩国人将“祭孔大典”进行了正式的文化遗产申报;再比如印刷,韩国人说“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现在韩国又提出,造纸也是他们发明的;还有中医,韩国已经用若干年时间做中医的申遗(参见《南方周末》2008年2月15日新闻报道)。毋庸置疑,如果我们再不从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遗产的保护,本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将成为别国的文化名片。
文化安全的问题不是空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对我们国家的生存基础产生危机,对国家的文化安全产生危机。从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