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巡礼|乌克兰拥有七项珍贵的世界遗产
日期:2022-02-28 访问量:7684 文章来源:世界遗产微信公众号
基辅圣·索菲娅教堂和佩乔尔斯克修道院
一夜之间,战争悲剧在我们眼前上演。俄罗斯与乌克兰兵戎相见,加剧的冲突导致死亡人数攀升,包括阵亡士兵与大量平民。政治博弈引发的战争,势必破坏城市文明,伤及无辜百姓,造成更多国际问题及社会弊端。
2月24日,联合国总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保护平民是第一要务,联合国将从应急基金中拨款2000万美元,用于人道主义支持。联合国工作人员也已在接触线两侧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也表达了深切关注,呼吁尊重人道主义法则,保护文化遗产,强调1954年通过的《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已系统制定了在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范围,缔约国的义务、执行措施等,以防止各种形式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它超越国界、种族,展现着人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明积淀与历史变迁。
▲基辅圣·索菲娅教堂和佩乔尔斯克修道院(来源网络)
作为欧洲领土第二大国的乌克兰(第一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俄罗斯),总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保存完好的传统文化,包括1项世界自然遗产与6项世界文化遗产。希望在此次冲突中,这些珍贵的遗产能安然无恙。更祈愿世界和平,战争尽快停止,双方进行理性对话。
以下为乌克兰7项世界遗产解读:
基辅:圣·索菲娅教堂和佩乔尔斯克修道院
Kyiv: Saint-Sophia Cathedral and Related Monastic Buildings, Kyiv-Pechersk Lavra
入选时间:1990年(2005年修改范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i)(iii)(iv)
基辅:圣·索菲娅教堂和佩乔尔斯克修道院,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的“乌克兰国家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近千年之久。
圣·索菲娅教堂建立于1037年,是希腊教派的象征物,它的圆顶与罗马万神殿的圆顶大小相同,只是罗马万神殿的圆顶建在圆形围墙上,而拜占庭的索菲娅教堂则是在方形底座上加盖圆顶。
▲教堂外观、内景
索菲娅教堂由希腊工匠和罗斯建筑师共同完成,设计以拜占庭风格为主,兼融罗斯建筑的传统情调。大教堂建成后,很快成为基辅罗斯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
基辅佩乔尔斯克修道院建立于公元1051年,修道士在基辅附近的山洞里修建了修道院。随着人数不断增多,定居者扩大了原有洞穴、修建了一些新的洞穴并建立了教堂。当修道生活从洞穴转移到地面后不久,原来地下的迷宫般的洞穴就变成修道士的墓地。洞穴里的遗体已经埋葬了7个世纪之久。
▲佩乔尔斯克修道院景观
佩乔尔斯克修道院作为最有影响的东正教修道院,在蒙古统治以前享有崇高的地位,在11世纪70年代修道院经历了大规模的石质建设,其建筑群直到12世纪末才告竣工。修道院在乌克兰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影响到了文学、绘画、制图、建筑、应用艺术和图书发行等诸多方面。
里沃夫历史中心
L'viv – the Ensemble of the Historic Centre
里沃夫历史中心位于乌克兰西部里沃夫州的重要城市里沃夫。里沃夫历史中心建于中世纪后期,作为政治、宗教和商业中心繁荣了好几个世纪。其城市建筑是东欧、意大利、德国建筑和艺术融合的代表,这里还有许多精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及其后的建筑。
▲里沃夫丰富的建筑风格
里沃夫地处中欧,自古以来就与周边国家的人民——鞑靼人、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波兰人、立陶宛人、亚美尼亚人、奥地利人、瑞士人等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很快成为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到17世纪上半叶,城市已经拥有2.5万—3万人,约有30个工匠组织活跃在133种行业中。
由于城市统治者的不断变更,各国占领者将自己国家的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宗教流派和建筑风格——哥特式和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和罗马式、帝国式和洛可可式引进到里沃夫。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与占主导地位的乌克兰本民族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切明显地反映在里沃夫的城市风貌上。
▲里沃夫的城市街头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Struve Geodetic Arc
入选时间:2005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v)(vi)
斯特鲁维测地弧是从挪威北部的哈默菲斯特,一直到乌克兰伊兹梅尔的一组三角测量点,穿越10个国家,包括芬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俄罗斯、瑞典、乌克兰,总距离为2820公里。它是横跨最多国家的世界遗产。
弧线是天文学家弗里德理西·格奥尔格·威廉·斯特鲁维(Friedrich Georg Wilhelm Struve)于1816至1855年期间进行测量的测量点,代表着人类首次对子午线长短的精确测量。这一测量帮助人类掌握了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是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中的重要一步。这个弧线不仅是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一个特例,也是多国君主为科学事业联袂协作的一个特例。
▲地球子午线北极点梅里丹斯托塔
原始弧线包含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测量站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4个原始测量站点,带有各种不同标记,如岩石钻孔、铁十字、堆石标或方尖石碑。
弧线原本有265个测量站,现在有34个站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其中包括挪威4个、瑞典4个、芬兰6个、俄罗斯2个、爱沙尼亚3个、拉脱维亚2个、立陶宛3个、白俄罗斯5个、摩尔多瓦1个、乌克兰4个。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世界的“现代遗产”,除了地理范围,它也是多个国家、君主们合作的结果,这对全人类的启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喀尔巴阡山脉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山毛榉林
Primeval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
入选时间:2007年
(20017年、2017年进行了两次扩展)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ix)
喀尔巴阡山脉是欧洲中部山系的东段部分,绵延约1500公里,穿过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波兰、乌克兰和罗马尼亚。
喀尔巴阡山脉起自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多瑙河,向东南延伸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形,止于罗马尼亚奥索瓦附近的多瑙河,全长超过1500公里,宽从12到500公里不等。
▲喀尔巴阡山脉的山毛榉林
最高峰在塔特拉山的格尔拉赫峰,海拔2655米,位于斯洛伐克境内。整个山系面积19万平方千米,是仅次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欧洲第二大山系。在这里,生长着大片的山毛榉原始林。
▲山毛榉是一个大型树种,其高度通常为25-35米,直径为1.5米以上
喀尔巴阡山脉的山毛榉原始林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森林,也是欧洲分布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山毛榉原生林在欧洲的山毛榉林中因其树龄、种类的多样性和树木尺寸高大、范围广阔而拥有突出的价值。
2007年,分布在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山毛榉林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毛榉林占地29278公顷。遗产名为“喀尔巴阡山原始山毛榉林”。
2011年第一次增扩“德国古山毛榉林”,合并为“喀尔巴阡山原始山毛榉林和德国古山毛榉林”。遗址新增部分包括5座森林,共占地4391公顷。
同属三国的这一世界遗产由此更名为“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林和德国古山毛榉林”(The Primeval 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the Ancient BeechForests of Germany,斯洛伐克、乌克兰、德国)。
▲喀尔巴阡山脉起自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多瑙河,向东南延伸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形,止于罗马尼亚奥索瓦附近的多瑙河,全长超过1500公里
2017年进行第二次扩展“欧洲其他地区的山毛榉林”,2021年第三次扩展,现由德国、斯洛伐克、乌克兰以及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意大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等18个国家共有,遗产更名为“喀尔巴阡山脉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山毛榉林”。
该遗产为展示进行中的冰后期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生态进化过程提供了范例,并成为了解山毛榉树种在北半球的多种环境下,繁殖扩散情况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
Residence of Bukovinian and Dalmatian Metropolitans
入选时间:2011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iii)(iv)
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是位于乌克兰切尔诺夫策的一处建筑群,修建于1864年至1882年期间,当时布科维纳被奥地利帝国统治。
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代表着捷克建筑师约瑟夫·赫拉夫卡(Josef Hlavka)在1864年至1882年间创造的建筑风格所产生的强大综合影响力。
▲乌克兰切尔诺夫策的建筑群(图/世界遗产专题集邮网)
这一遗产是19世纪历史建筑的杰出典范,包括以穹顶十字型为主要造型的神学院教堂、花园及公园为主体的神学院与修道院。
这一建筑群体现了拜占庭时期及其以后历史时期对此处建筑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表明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期间东正教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反映出了奥匈帝国所持有的宗教宽容政策。
泰瑞克丘桑内斯古城及乔拉镇
Ancient City of Tauric Chersonese and its Chora
入选时间:2013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v)
泰瑞克丘桑内斯古城及乔拉镇坐落于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的郊区,由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于201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泰瑞克丘桑内斯古城及乔拉镇处于黑海北海岸,克里米亚西南部的赫拉克伦(Heraclean)半岛上。泰瑞克丘桑内斯古城的城邦和延伸的乔拉(chora)形成了一个古代文化景观的杰出例子,这是一座于公元前5世纪由多利安人(Dorian Greeks)建立的城市,包括一个希腊城邦和它的农业腹地,作为公元前4世纪和3世纪殖民者活动的一部分而建立。
▲泰瑞克丘桑内斯古城及乔拉镇遗址
目前由6大部分组成,既有城市遗留的遗迹,也有广阔的农业用地,被分为上百个长方形的空间。这个备受关注的世界遗产因几座公共建筑而别具特色,此外,还有几座住宅、基督教名胜、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定居点、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塔楼防御工事和供水系统,以及保留极其完好的葡萄园种植景观等。
这座城市重要的考古遗址保留了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3世纪建造在正交网格系统上的物理遗迹。这个正交网格的基本方向继续延伸到更广阔的景观中,在100平方千米的面积中保留了400个平等分配的大片土地划分系统的碎片。泰瑞克丘桑内斯古城及乔拉镇是古代城邦民主土地的最杰出代表,反映了这座古老城市的社会组织、文化和历史。
▲泰瑞克丘桑内斯古城及乔拉镇遗址
泰瑞克丘桑内斯古城及乔拉镇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作为通往希腊贸易影响东北部的重要门户,包括克里米亚(Crimea )和斯基台(Scythian) 州。 这座城市在近两千年来一直保持着其战略地位,并为连接不同黑海贸易路线的商业前哨站的连续性和长盛不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例子。
波兰和乌克兰喀尔巴阡地区的木制教堂
Wooden Tserkvas of the Carpathian Region in Poland and Ukraine
入选时间:2013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i)(iv)
波兰和乌克兰的喀尔巴阡地区木质教堂(Wooden Tserkvas of the Carpathian Region in Poland and Ukraine)这个跨国产权的遗产地处于东欧边缘临近两国边境的喀尔巴阡山区,是在16和19世纪之间通过东正教的社区成员和希腊天主教信徒用原木建造而成。波兰和乌克兰各有8座入选,都建于16世纪至19世纪左右。
木制教堂见证了一个独特的建筑传统,根植于东正教的设计,与当地传统元素交织在一起,并象征着他们社区的宇宙起源。
▲木制教堂外观、内部
木制教堂建筑在三面平面上,上面是开放的四边形或八角形穹顶和圆顶。木制教堂不可或缺的是肖像屏、室内彩饰和其他历史家具。一些木制教堂的重要元素包括木制钟楼、教堂院子、门房和教堂墓地。
乌克兰的木教堂教堂多为全木结构,这与当地盛产木材有关。
它们在设计上多采用在乌克兰西部常见的古典博伊科(Boyko)样式,整座建筑一般分为圣殿、圣堂和前廊三部分,其上为穹顶或三至五层的塔楼,顶部安放东正教标志性的十字架,有多层屋檐及木质坡顶。殿堂设有穹顶,寓意为天堂,以满足古拜占庭礼拜模式的要求。
乌克兰的预备遗产
2019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了最新版各国申请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乌克兰一共有17项预备遗产,包括克里米亚哥特“洞穴小镇”文化景观、切尔尼戈夫历史中心,国家草原生物圈保护区“阿斯卡尼亚诺瓦”等。
▲切尔尼戈夫历史中心(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