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积极加强世界遗产地管理

日期:2010-12-10  访问量:5731  文章来源:Admin
在游客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三清山通过加强对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保持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完整性。

  2008年,三清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七个、江西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后,游客迅猛增长。2010年,三清山喜获中国网民最关注的十大景区,摘得“2010年度中国最佳风景旅行目的地”大奖。对景区而言,开发与保护历来都是一对矛盾。三清山风景区按照《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要求,在开发与保护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竭力破解这一难题。

  加强自然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明文禁止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各类开发区,对此,三清山精心谋划,在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实行景区游城里住、山上游山下住,实现游览区与服务区的分离,还景区山体的自然宁静。“在申遗过程中,核心景区的11家大型宾招设施陆续拆迁,核心景区97户人家下迁工程也逐步启动。这就终结了人与树争水,导致树枯的局面,也避免了宾馆灯光诱导害虫,造成植被遭破坏的局面。”三清山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道,“在申遗环境综合整治期间,我们已经按照《条例》规定对山上宾馆拆迁地进行了全部绿化,植被得到了恢复。”

  三清山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古树名花是这里自然景观四绝之一。为保护这座天然植物园,三清山不惜重金,投资1.4亿元倚崖而建高空栈道。在东西海岸长达10公里的栈道上,一棵棵翠绿欲滴的树,总会不经意间从空中栈道中间“冒出来”。而这些“插路生长”的树,都被披上“竹制外衣”以保护树身。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道:“高空栈道的设计紧紧与生态景观结合,为树木留出生长空间,‘做到人让树,路让树’。”为让珍贵植物呼吸最纯净空气,三清山将30万亩山场列入国家公益林,在景区内实行封山育林,大力实施无烟工程,建立11万千伏的变电站,鼓励百姓用电,以减少薪炭林的砍伐及烟熏对植物的侵害。

  在对水资源的保护方面,三清山下苦功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实行统一供水,既解决了饮水问题,又防止了部分村民乱接水行为。目前景区内已建成三个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水、废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服务区内的宾馆按统一规划、分散治理、鼓励联合的原则于2008年完成了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景区管理局对各宾馆污水处理情况进行24小时在线监管,确保达标排放。三清山还建立“管委会—景区管理局—景区一线员工”的三级防灾减灾机制,在景区各重点监控点安装28个监控探头,实行防灾手段科技化。截至目前,景区没有发生一起因自然灾害而引发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事故。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管理。三清山是道教名山,拥有1600多年的道教文化历史,现存280多处摩崖石刻,被称为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三清山十分重视对道教文物古迹和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取消了三清福地作为小型游客接待区的规划内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600多万元对三清宫建筑进行了修复。三清山还设立了文物管理所,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组织,配置专职文物管理员,对三清福地的文物古迹和摩崖石刻进行巡查,并对重点项目进行登记造册,定期维护。三清山道教文物和古建筑群、摩崖石刻由此得到了有效保护。

  做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三清山兑现申遗诺言、为子孙后代保护好遗产地资源的具体体现。三清山坚守《条例》规定,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专项遗产地管理保护队伍,细化制度规定,启动“数字三清”项目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实时监控系统。无论是从设施配套上,还是从人员配备上,三清山的遗产地保护管理已达到各遗产地保护管理的一流水平。(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