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进入冲刺阶段

日期:2013-10-28  访问量:8792  文章来源:Admin
丝绸之路穿越两千年时空,横跨亚欧非数十国,是一条不同文明和民族交流融合的文化之路,也是沟通亚洲、欧洲、非洲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它把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中国、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联结在一起,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儒教、摩尼教等也通过它得以传扬并对亿万人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8年前,当中国和中亚其他国家共同递上“世界遗产”申请的那一刻起,一种来自丝绸之路的力量,已然唤醒了丝绸之路沿线每一片热土上所有民众一个共同繁荣发展的梦想。
  专家评估意见将提交世遗大会审议
  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陕西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6省区共同参与。与此同时,陕西全力推进申报工作,成立了“陕西省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编写出台了《丝绸之路陕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报告》和《丝绸之路陕西段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申报名录》等文件,申报了涵盖16处申遗点的丝绸之路(陕西段)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006年年底,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的“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二次国际协调会议上,陕西申报的16处文物保护单位均获通过。2007年9月,陕西省文物局配合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文化专家组对陕西的申报遗产点进行现场考察评估。此外,陕西省政府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就陕西“申遗”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正式确定了陕西第一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共12处20个遗产点。2009年,陕西省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到西安、宝鸡、咸阳以及汉中等市,参加每一个丝路申遗点保护规划的讨论会、评审会,严格督促检查各相关市管理规划、管理办法等申遗工作的进展情况。2010年以来,陕西配合丝路申遗组织开展的展览和群众性宣传活动势头正盛。由西北五省区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大型联合展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历时55天,穿越15000公里“重走丝绸之路助力跨国申遗”大型采访考察活动点燃了社会各个层面参与申遗、支持申遗、认知申遗的热情;由国内著名画家组成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将丝路沿线的盛景以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了升华……2012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与中国及中亚五国政府共同协商,最终确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这一项目,并将申报项目名称确定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根据本次重新确定的申遗名单,我国境内的申报工作涉及陕西、甘肃、新疆、河南四个省份,包括22处遗产点,其中我省列入申报名单的遗产点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7处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2月,丝路申遗文本已由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政府共同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被正式受理。至此,丝绸之路项目正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程序。
  “陕西申遗保护管理规划、管理办法及文本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申遗档案建立、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环境整治等工作正在有序进展中。”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周魁英说,今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到陕西进行了现场考察,将拿出专家评估意见并提交2014年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投票表决。
  所有这一切,都已彰显出一个事实: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
  7处文化遗产点见证丝路辉煌
  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丝绸之路已从最初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演变为一条东西方文明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在这条文化线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璀璨夺目的珍贵文化遗产。我省本次被列入申报名单的七处遗产点,就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见证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科技交流,在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文化价值。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揭示了丝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的都城城市文化特征和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西汉帝国对丝路开创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的宫城遗址,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见证了唐帝国对丝绸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
  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其所在的大慈恩寺由唐代皇室敕令修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由玄奘法师主持,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小雁塔始建于8世纪初并完好保存至今,其密檐砖塔的建筑形式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传入中原地区早期的珍贵例证。兴教寺塔是佛教传播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其所在的兴教寺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兴教寺三塔即为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彬县大佛寺石窟建于7—10世纪,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
  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
  让文化遗产造福民众
  长期以来,陕西省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我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了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完整性,陕西始终没有在汉长安城遗址范围内规划安排大型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上世纪90年代,规划建设的西安二环路北段原设计横穿汉长安城遗址,省、市政府果断决策调整方案避开汉长安城遗址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更好地展示、传播历史文化,西安市政府通过了《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环境整治,再现了历史上未央宫遗址的宏伟布局,取得了巨大的保护成果,得到了区域内绝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明宫遗址通过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实现了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展示,遗址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环境得到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为了保护张骞墓,城固县政府对97户居民重新安置,极大地改善了张骞墓的保护环境。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彬县政府对大佛寺石窟广场进行了改造和绿化美化,并将影响大佛寺石窟保护的312国道改线,保障了遗产的安全。
  为了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申报工作,我省先后组织完成并上报了申遗文本,编制了各申遗点的保护管理规划,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批准并由当地政府公布实施。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申遗工程方案,积极组织各申遗点实施了环境整治工程、陈列展示工程、基础设施工程、遗产监测和档案建设等申遗必需的各项工程准备工作,并完成了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保护工程、南城墙西段城墙遗址保护工程、东宫墙、北宫墙保护展示工程,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张骞墓本体及附属文物保护、大佛寺石窟明镜台台面加固维修工程等重点文物本体保护工程。此外,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省文物局承办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部分专题陈列”已经完成陈列布展工作。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文化遗产项目,事关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树立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周魁英表示,通过这7处文化遗产的申遗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省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水平,促进了我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典型文物景区的提档升级,提升了遗产地城市品位和文化产业发展。在丝路申遗各项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握文化遗产保护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文化遗产由单体保护为主向整体保护为主转变,由单纯保护向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积极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休闲产业,与生态建设融合,使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建设、融入百姓生活,使文化遗产的利用造福人民群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