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为什么没有海?

日期:2016-09-09  访问量:5507  文章来源:网易新闻

       

       在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申遗成功之后, 有不少人询问: “高山之巅、 悬崖之上, 哪来的海?连水源都没有多余的, 土司为何将这里取名海龙屯? ”其实人家本来叫龙岩囤。
       据史书记载, 宋宝祐五年 (公元1257年) , 十五代世袭土司杨文为抵抗元军, 选址遵义市郊的龙岩山之巅修建军事屯堡, 取名叫龙岩囤。善于在平原或丘陵地带马背上骑射的元军,面对播州的高山峻岭, 只能望山兴叹。元朝建立后,朝廷把土司当成一种重要的管理国家的工具,对杨文委以重任。于是,军事城堡龙岩囤转变成了播州杨氏的一处别院行宫,夏天避暑,冬天狩猎,偶尔用作练兵场。
        由于管理有方,杨氏土司世袭到了第二十九代、 也是最后一位土司——杨应龙。 由于当时明朝一直主张 “改土归流制度” ,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 杨应龙遂扩修龙岩囤以此来守护基业。龙岩山三面被河环绕包围 (现今叫白沙河) ,一面衔山。当时的杨应龙也是考虑到山下有水, 种植粮食没有问题, 遂修建河坝,增宽河面, 形成天然的拒敌 “护城河” ,企图以此使播州杨氏基业万代永固。同时, 偏安一隅的播州土司自认是 “龙” ,杨应龙也不例外。按民间传说, 龙应该生活在天空或海里,基于此因,杨应龙将龙岩囤改名为海龙屯,欲建拦河坝的地方取名海龙坝 (现今海龙坝) 。


       河坝一旦修建起来, 只需派兵把守好万丈壁崖上的险关, 入海龙屯就只能渡船而至了。 杨应龙修建完屯内军事设施后, 还未实现建坝拦河的心愿, 便到了公元1595年, 一场酝酿已久的平播之战全面展开。

       1600年初, 关隘尽失的杨应龙,带着剩余的3万残兵, 退至海龙屯做最后的抵抗。三个月后, 屯被破, 杨应龙杀死了心爱的田氏, 亲手点燃了庞大的古堡。至此, 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土司土崩瓦解, 播州改名遵义, 实行流官制度。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