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建窟历史及保护发展概述

日期:2011-11-16  访问量:6720  文章来源:Admin
从公元5世纪高僧昙曜武州山开窟造佛,到如今大景区以全新的面貌倾倒中外游客,地处塞上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已经走过了1600年的历史。当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为她16个世纪之后,仍然拥有如此惊世骇俗的魅力而赞叹不已时,我们不能不对这座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建造的历史故事和保护发展历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大美云冈

  惊世骇俗影响深远

  云冈石窟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北魏时称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灵岩寺。石窟倚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

  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和平初年。据《释老志》记载:当时担任“沙门统”(管理全国宗教的官员)的高僧昙曜奉命赴京,与文成皇帝路遇。文成帝骑乘的御马见到昙曜,立即张嘴扯住他的衣服,被视为 “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为感念皇家的知遇之恩,秉承先辈“帝佛合一”理念的昙曜,在当时贵为京师的平城之西武州山开窟五所,为道武帝之后的5位皇帝各镌佛像,这便是后来16至20窟的“昙曜五窟”。此后,经献文帝、冯太后、孝文帝历时约40年的持续营建,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开凿。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王公大臣、各地官吏、善男信女依旧参与石窟建造达30余年,成就了云冈石窟的宏大规模。

  云冈石窟广泛吸收中外造像艺术精华,尤其是佛像、菩萨、飞天等精美雕刻手法,兼收并蓄,成为引领和推动北朝石窟寺建设高潮的样板。辽宁万佛堂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邯郸响堂山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无不受其影响。

  沧桑云冈

  天灾人祸毁损严重

  历朝历代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使云冈石窟遭受了一次次毁损,用以保护石窟的窟檐塌落殆尽,风沙、酸雨、山体渗水不断加重雕像洞窟的腐蚀风化。“五华洞”(9-13窟)支撑山体的巨型石柱,有的已经濒临断裂坍塌,而更多的大小造像因为长期遭受风雨侵蚀,有些变得模糊不清,有些已经肢残体裂。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加上保护工作长期滞后,近百年来云冈石窟一直处于农村、煤矿的包围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好多洞窟还被圈进居民的院落,与牛羊鸡鸭为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乡村煤矿蜂拥上马,导致云冈峪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山体植被急剧退化。石窟前的109国道,日行煤车2万余辆,更使周边地区每日笼罩在厚厚的煤尘之中,清澈的十里河变成了“黑水河”。国内外游客在赞叹云冈石窟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为这里恶劣的环境扼腕叹息。

  新生云冈

  综合整治不遗余力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地方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多严峻挑战,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得到日益重视。1996年,《云冈石窟保护规划》获批实施;1999年,严重污染石窟的109国道改线,旅游专线建成投用;世纪之交,市委市政府着手开展石窟申遗;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获准入列“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8月,云冈石窟荣膺国家首批5A级景区称号。

  2008年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拉开了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的序幕。当年9月,旅游专线全长14公里的的拆迁绿化完成;2009年,市区到云冈景区所有不协调的建筑完成拆迁,云冈镇及其所属的5个村、20家驻镇单位整体搬迁,道路两侧新增绿地140万平方米;同年,云冈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该工程涉及村镇搬迁、339省道改线、云冈峪绿化、十里河治理,还包括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余项,总投资17.1亿元。

  辉煌云冈

  山堂水殿美不胜收

  早在工程开工之初,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一切瞄准世界一流大景区”的目标,先后有6家国内外顶尖设计单位参与项目设计,20多家国内一流的施工单位承担了建设任务。2010年9月工程竣工投用时,大景区总面积330万平方米,比原来增加近10倍。42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99%,黑尘弥漫之地,变成了曲径通幽的好去处。

  功能齐备的客服中心、商贾云集的食货街、环保宽敞的停车场、造型优雅的环保公厕,彻底改善了景区的环境,提升了配套服务水平。北魏文化陈列馆、云冈演艺中心的建成,使云冈石窟的旅游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西天梵音、昙曜广场、石鼓寒泉、古堡秋风、莲花大道、山堂水殿、绿袖拢浪等众多主题景观,让中外游客亲身领略了郦道元笔下“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皇家寺院和园林盛景。

  云冈石窟是大同的文化品牌、文化身份和文化坐标。以它为代表的大同历史文化景区的修复和开发,开创了“历史与现代相辉映、积极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的先进模式。 (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