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文化遗产类973计划项目完成目标任务
日期:2016-07-29 访问量:8571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首个文化遗产类973计划项目“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完成预设研究目标任务。7月21日,在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举行的项目预验收和成果汇报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干福熹,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以及李最雄、黄克忠等文物保护专家,充分肯定项目所取得的创新成果,认为开创了文物保护基础研究的模式。
该项目于2011年12月启动,共设置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及病害的科学认知,已用典型保护材料的功能及失效规律研究,考古发掘现场抢救性保护技术基础研究,有机/无机保护材料的设计与功能实现,保护材料与工艺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示范,高精度原位、无损表征体系的构建6个子课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11家单位联合承担,上百人参与其中。5年来,各课题组密切协作,以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中最典型、最脆弱的壁画和陶质彩绘文物为研究对象,聚焦病害形成规律及文化遗产摧毁机制,有机/无机保护材料协同作用设计与构筑、保护行为与文物及环境的依存规律、高精度无损表征方法体系等“发掘-保护-保存”全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成果卓著,发表120余篇研究论文,申请20多项专利,阐明了可溶盐对壁画和陶器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机制;首次构建了脆弱性硅酸盐质文物原位无损分析体系;建立了以薄荷醇、香豆素以及乙基麦芽酚等日用固体香料为代表的具有梯度熔点的考古发掘现场临时固型材料库;揭示有机/无机结合方式、协同构效、分散剂对材料的调控作用及对保护兼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材料体系;构建了一支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的科研团队。
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开创了文物保护基础研究的模式,具有世界先进性。建议研究团队进一步系统总结,将实验室研究与保护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