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地下文物资源 丰富文化遗产看点
日期:2010-12-21 访问量:5795 文章来源:Admin
严加保护后的秦陵保持了原真性。
今年“十一”期间,刚刚开园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迎来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可是就在几年前,如果说要去秦始皇陵旅游,肯定会被笑话:“一个土堆堆,有啥可看的”。然而,经过七年的建设,今天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已经利用地面不同的植被,和半地下式的展示大厅,配以声光电的多媒体效果,将丰富的秦文化内涵展现出来,成为陕西和西安一张更具吸引力的文化名片。
让地下的遗迹走上地面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陵墓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80万,被称之为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在《史记》中,司马迁笔下对秦陵地宫描绘得神秘莫测,引人遐思。长期以来,考古专家们希望通过现代的考古手段,能够揭开秦陵地宫的千古之谜。
秦始皇陵以陵墓为中心,周围有内外两道城,城边上四面都有门。在陵园内,目前已经探测比较明确的各种各样的陪葬坑达到186处,各种各样的墓葬有500多处。然而,皇陵下的文物以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都藏匿在陵冢之下,这使得秦始皇陵这张本可以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迟迟没有发出其应有的灿烂光华。
如何让秦陵深埋的文化遗迹得以充分展示,使之成为可视、可读、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进而丰富西安文化遗产的新看点,发挥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成为摆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者面前的严峻课题。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城市都在立足自身历史传统,寻求自己的文化个性,试图在文化上重新自我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独特个性,就越能受到尊重与瞩目。
经过反复论证,2003年秦陵遗址公园作为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全国10个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开始动工建设。一次保护性征用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内土地2902亩;参照退耕还林、还草的办法,将文物遗址区及周边地区3.2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整个遗址公园的建设已经投入6个多亿,工程完成了多半,百戏俑坑、文官俑坑2个展馆正在建设,预计明年开放。
遗址公园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充分保护遗址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将“地下宫殿”在地上展示。“期望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在不打开秦始皇帝陵的前提下,能将地下看清楚,而不去打扰这位已经沉睡了两千多年的老人。”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长吴永琪说。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在保持其原真性、完整性基础上,竭力拆除历年来人工干扰的痕迹,陵园内的建筑物全部建设于冲沟等地段,从而保持了陵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这样不仅对遗址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也让参观者在瞻仰祖先陵墓的同时,能够学习到历史知识、感受到秦文化精髓,并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今年11月份,国家公布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名列其中。
借用多种表现手段
让隐性文化鲜活起来
利用植被分区展示固然让人们对秦陵的地下文物有了直观的了解,但毕竟还只停留在固化展示的层面。怎样让这些固化的、隐性的文物更具观赏性,激发人们的参与性,使之成为可视、可感的文化产品,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者们开始了新的探索。
去年8月,由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担纲编剧,好莱坞著名作曲大师克劳斯-巴德尔特(英文名:Klaus Badelt)作曲,参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的国内灯光设计大师沙晓岚、服装设计大师李锐丁、舞美大师李文新等国际国内文艺界知名人士共同打造的大型音乐舞蹈历史剧《秦始皇》创作正式启动。
《秦始皇》大型音乐舞蹈历史剧制作将耗资2.2亿元人民币。编剧孙皓晖说:“史书中一直将秦始皇鼓吹的很神秘,这次我要把那些历史八卦和野史中的传说统统抛到一边。将秦始皇拉下神坛,把他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从他登基开始写起,还原他基本的作为和品质。”他打算着重刻画秦始皇的人格魅力,从人性的角度上发掘秦始皇的一生。
有人说,秦文化像一座高山,它几乎承载着兵马俑、万里长城等旷世奇观的丰厚内涵,而舞台上的70分钟,怎样才能反映出秦文化的灵魂呢?孙皓晖说:“我会把秦始皇和大秦帝国连起来,发掘那个时代的精神。通过发掘秦始皇以及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完成当代人和那个时代人的精神对接,这是我们的‘文艺复兴’。我们必须选择什么是值得继承的,什么是值得抛弃的,这个舞剧就提供了答案。”
在编排大型室内音乐舞剧《秦始皇》的同时,中国最大的秦文化集中展示区正在紧张建设之中。一座投资3亿元的秦皇大剧院也开工建设,届时,通过这台大型室内情景大剧将让秦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展示出来。而在秦陵的周边,以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为依托,一批石榴生态观光林、独具关中风情的农家小院将逐步建成迎客,让游客徜徉其中,听秦腔、赏秦风、乘秦车,帮助游客领略大秦文化的精髓,使秦文化的品牌更加响亮。
全新风采的遗址公园
吸引万千海内外游客
今年10月1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游客可以在兵马俑参观完秦始皇的“千军万马”后,乘坐免费的摆渡车,来到秦始皇陵园中领略秦始皇的“地下宫殿”的神秘莫测。
遗址公园通过科学的解说系统、规范统一的标识以及为游客设定最合理的参观线路,展示园区地上和地下遗址。在秦始皇陵内城、外城城墙基址上,栽种浅根植物把城墙的轮廓勾画出来,并配合解说标识,让游客了解城墙的走向和位置。
对已探明的主要建筑遗址、陪葬坑、陪葬墓,则在地面上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和不同颜色的植被,把地下的陪葬坑位置和范围标识出来。90%的绿化面积以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来标识不同遗址的所在,在没有遗址的地方种乔木,遗址埋得深的地方种灌木,遗址浅的地方种草,还将栽种浆果、鲜花等植物,游客在参观遗址的同时,也可以休闲怡情。
来自南京的张女士参观完秦陵遗址公园后赞叹不已,她说自己曾经不止一次经过秦始皇陵了,当初只是路旁的一个大土堆,没有什么感觉。可是这次再来看的时候,陵园内规划齐整,庄严肃穆,目光所到之处,不时可见历史的沉淀,感受到地下丰富而玄妙的内涵。“这些文化遗产不光属于西安,更属于中国,我回去后会号召更多的南京人来西安见识中国的历史。”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开园当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称其为全国遗址公园建设的一件盛事,在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必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的典型范例,让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后,带动了整个临潼区的旅游,黄金周期间临潼区游客总数和旅游收益增长均达到了40%以上,创历年来的新高。“西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秦陵遗址公园的成功实践为大遗址保护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文化业的发展,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曾这样称赞说。(责任编辑:曹凤娇)
今年“十一”期间,刚刚开园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迎来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可是就在几年前,如果说要去秦始皇陵旅游,肯定会被笑话:“一个土堆堆,有啥可看的”。然而,经过七年的建设,今天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已经利用地面不同的植被,和半地下式的展示大厅,配以声光电的多媒体效果,将丰富的秦文化内涵展现出来,成为陕西和西安一张更具吸引力的文化名片。
让地下的遗迹走上地面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陵墓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80万,被称之为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在《史记》中,司马迁笔下对秦陵地宫描绘得神秘莫测,引人遐思。长期以来,考古专家们希望通过现代的考古手段,能够揭开秦陵地宫的千古之谜。
秦始皇陵以陵墓为中心,周围有内外两道城,城边上四面都有门。在陵园内,目前已经探测比较明确的各种各样的陪葬坑达到186处,各种各样的墓葬有500多处。然而,皇陵下的文物以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都藏匿在陵冢之下,这使得秦始皇陵这张本可以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迟迟没有发出其应有的灿烂光华。
如何让秦陵深埋的文化遗迹得以充分展示,使之成为可视、可读、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进而丰富西安文化遗产的新看点,发挥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成为摆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者面前的严峻课题。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城市都在立足自身历史传统,寻求自己的文化个性,试图在文化上重新自我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独特个性,就越能受到尊重与瞩目。
经过反复论证,2003年秦陵遗址公园作为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全国10个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开始动工建设。一次保护性征用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内土地2902亩;参照退耕还林、还草的办法,将文物遗址区及周边地区3.2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整个遗址公园的建设已经投入6个多亿,工程完成了多半,百戏俑坑、文官俑坑2个展馆正在建设,预计明年开放。
遗址公园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充分保护遗址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将“地下宫殿”在地上展示。“期望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在不打开秦始皇帝陵的前提下,能将地下看清楚,而不去打扰这位已经沉睡了两千多年的老人。”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长吴永琪说。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在保持其原真性、完整性基础上,竭力拆除历年来人工干扰的痕迹,陵园内的建筑物全部建设于冲沟等地段,从而保持了陵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这样不仅对遗址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也让参观者在瞻仰祖先陵墓的同时,能够学习到历史知识、感受到秦文化精髓,并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今年11月份,国家公布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名列其中。
借用多种表现手段
让隐性文化鲜活起来
利用植被分区展示固然让人们对秦陵的地下文物有了直观的了解,但毕竟还只停留在固化展示的层面。怎样让这些固化的、隐性的文物更具观赏性,激发人们的参与性,使之成为可视、可感的文化产品,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者们开始了新的探索。
去年8月,由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担纲编剧,好莱坞著名作曲大师克劳斯-巴德尔特(英文名:Klaus Badelt)作曲,参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的国内灯光设计大师沙晓岚、服装设计大师李锐丁、舞美大师李文新等国际国内文艺界知名人士共同打造的大型音乐舞蹈历史剧《秦始皇》创作正式启动。
《秦始皇》大型音乐舞蹈历史剧制作将耗资2.2亿元人民币。编剧孙皓晖说:“史书中一直将秦始皇鼓吹的很神秘,这次我要把那些历史八卦和野史中的传说统统抛到一边。将秦始皇拉下神坛,把他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从他登基开始写起,还原他基本的作为和品质。”他打算着重刻画秦始皇的人格魅力,从人性的角度上发掘秦始皇的一生。
有人说,秦文化像一座高山,它几乎承载着兵马俑、万里长城等旷世奇观的丰厚内涵,而舞台上的70分钟,怎样才能反映出秦文化的灵魂呢?孙皓晖说:“我会把秦始皇和大秦帝国连起来,发掘那个时代的精神。通过发掘秦始皇以及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完成当代人和那个时代人的精神对接,这是我们的‘文艺复兴’。我们必须选择什么是值得继承的,什么是值得抛弃的,这个舞剧就提供了答案。”
在编排大型室内音乐舞剧《秦始皇》的同时,中国最大的秦文化集中展示区正在紧张建设之中。一座投资3亿元的秦皇大剧院也开工建设,届时,通过这台大型室内情景大剧将让秦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展示出来。而在秦陵的周边,以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为依托,一批石榴生态观光林、独具关中风情的农家小院将逐步建成迎客,让游客徜徉其中,听秦腔、赏秦风、乘秦车,帮助游客领略大秦文化的精髓,使秦文化的品牌更加响亮。
全新风采的遗址公园
吸引万千海内外游客
今年10月1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游客可以在兵马俑参观完秦始皇的“千军万马”后,乘坐免费的摆渡车,来到秦始皇陵园中领略秦始皇的“地下宫殿”的神秘莫测。
遗址公园通过科学的解说系统、规范统一的标识以及为游客设定最合理的参观线路,展示园区地上和地下遗址。在秦始皇陵内城、外城城墙基址上,栽种浅根植物把城墙的轮廓勾画出来,并配合解说标识,让游客了解城墙的走向和位置。
对已探明的主要建筑遗址、陪葬坑、陪葬墓,则在地面上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和不同颜色的植被,把地下的陪葬坑位置和范围标识出来。90%的绿化面积以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来标识不同遗址的所在,在没有遗址的地方种乔木,遗址埋得深的地方种灌木,遗址浅的地方种草,还将栽种浆果、鲜花等植物,游客在参观遗址的同时,也可以休闲怡情。
来自南京的张女士参观完秦陵遗址公园后赞叹不已,她说自己曾经不止一次经过秦始皇陵了,当初只是路旁的一个大土堆,没有什么感觉。可是这次再来看的时候,陵园内规划齐整,庄严肃穆,目光所到之处,不时可见历史的沉淀,感受到地下丰富而玄妙的内涵。“这些文化遗产不光属于西安,更属于中国,我回去后会号召更多的南京人来西安见识中国的历史。”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开园当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称其为全国遗址公园建设的一件盛事,在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必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的典型范例,让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后,带动了整个临潼区的旅游,黄金周期间临潼区游客总数和旅游收益增长均达到了40%以上,创历年来的新高。“西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秦陵遗址公园的成功实践为大遗址保护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文化业的发展,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曾这样称赞说。(责任编辑:曹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