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到底是个啥?樊锦诗在上海讲述敦煌的“故事”
日期:2011-11-09 访问量:6563 文章来源:Admin
敦煌莫高窟到底是怎样的洞窟?她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10月26日下午,刚刚参观完敦煌艺术展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黄河清,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走进报告厅,试图能在即将举行的敦煌专题讲座中寻找到答案。
在讲座上做演讲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专家刚一步入报告厅,就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这场主题讲座是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甘肃省文化周”的一项主要活动。通过讲座,希望更多的人真正认识甘肃,了解敦煌,感知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位于丝绸之路‘咽喉之地’的敦煌,融会中外文化,创造了辉煌的佛教石窟艺术,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樊锦诗开宗明义,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讲述起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开放、吸纳和贡献。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敦煌重要的历史地位到敦煌石窟的创建,从敦煌石窟对世界文明的吸纳到敦煌文学、艺术的贡献,樊锦诗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每讲到一处,她都辅之以图片和文献资料,给观众以更加直观的感受。
深入浅出的讲述、精辟深刻的观点、美不胜收的图片、难得一见的影像,敦煌气息和石窟元素充盈在报告厅内,氤氲不散。观众席上,有的凝神细听,有的认真记录,有的抓紧拍照,无不被敦煌文化而深深吸引。“敦煌石窟艺术的创造和发展,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传统,也是保持敦煌石窟艺术千年生机的生命源泉。任何民族的文化,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兼容并蓄,不断加以创新,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发展。这,就是敦煌石窟文化艺术遗产给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宝贵启示。”讲座尾声,樊锦诗这一段颇有深意的讲话,博得了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结束,师生们还意犹未尽。“莫高窟的壁画修复是怎样的?”“石窟的病源是什么?”大家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樊锦诗互动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临行前,师生们向樊锦诗送上了鲜花和亲手制作的礼物,表达了对她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莫大尊重与敬佩。
走出报告厅,黄河清感慨良多。她说,今天的讲座让自己找到了关于敦煌的很多答案。“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反映的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意义,我更加真切地感觉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很期盼与敦煌的‘文化之约’能早点到来!”(责任编辑:曹凤娇)
在讲座上做演讲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专家刚一步入报告厅,就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这场主题讲座是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甘肃省文化周”的一项主要活动。通过讲座,希望更多的人真正认识甘肃,了解敦煌,感知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位于丝绸之路‘咽喉之地’的敦煌,融会中外文化,创造了辉煌的佛教石窟艺术,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樊锦诗开宗明义,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讲述起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开放、吸纳和贡献。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敦煌重要的历史地位到敦煌石窟的创建,从敦煌石窟对世界文明的吸纳到敦煌文学、艺术的贡献,樊锦诗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每讲到一处,她都辅之以图片和文献资料,给观众以更加直观的感受。
深入浅出的讲述、精辟深刻的观点、美不胜收的图片、难得一见的影像,敦煌气息和石窟元素充盈在报告厅内,氤氲不散。观众席上,有的凝神细听,有的认真记录,有的抓紧拍照,无不被敦煌文化而深深吸引。“敦煌石窟艺术的创造和发展,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传统,也是保持敦煌石窟艺术千年生机的生命源泉。任何民族的文化,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兼容并蓄,不断加以创新,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发展。这,就是敦煌石窟文化艺术遗产给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宝贵启示。”讲座尾声,樊锦诗这一段颇有深意的讲话,博得了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结束,师生们还意犹未尽。“莫高窟的壁画修复是怎样的?”“石窟的病源是什么?”大家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樊锦诗互动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临行前,师生们向樊锦诗送上了鲜花和亲手制作的礼物,表达了对她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莫大尊重与敬佩。
走出报告厅,黄河清感慨良多。她说,今天的讲座让自己找到了关于敦煌的很多答案。“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反映的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意义,我更加真切地感觉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很期盼与敦煌的‘文化之约’能早点到来!”(责任编辑:曹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