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肯定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

日期:2009-12-09  访问量:5518  文章来源:Admin
为期3天的中国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高峰论坛6日落下帷幕。160余名国内外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世界遗产地、申报地的管理者代表与会,就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非物质遗产保护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中国的38处世界遗产地我去了10处,绝大部分都保护得很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主任辛格说。他还提到,一些风景名胜区人满为患、塑料废纸丢弃在地等现象让他担心。和辛格一样,很多代表认为,中国保护世界遗产成效显著,但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丹青说,1985年12月,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次年开始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目前中国已拥有38项世界遗产项目,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或世界遗产地在数字化景区建设、资源的科学监测、创新保护模式及规范化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国际保护组织和世界遗产专家的认可和赞许。”


    据世界遗产地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陈先珍介绍,30年来,武夷山景区共种植风景树79万余株,增加绿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成九曲溪上游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2600吨;成立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建成卫星遥感监测、遗产动态管理等数字化系统。现在风景区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80%提高到90%以上。


    河南安阳殷墟管理处主任杜久明说,2006年安阳殷墟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阳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有效地保护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使其不再遭受自然和人为的损坏;创新地复原了殷墟宫殿宗庙(王陵)遗迹,广泛地宣传悠久灿烂的殷商文化。


    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中国的专家学者也坦诚交流他们遇到的种种问题:一些地方只顾眼前旅游业的可观收益,将世遗保护的重任弃之脑后或视为一种负担;有关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不够;世界遗产保护还没有真正走上法制轨道;过度旅游带来了破坏;公众不了解、参与度不够。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有一个过程。”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赵宝江说,以申报世遗来说,一开始很多地方想的是争取一个金字招牌,带来经济效益,但在申遗过程和之后的管理中,很多人受到了教育。


    “我们很多人都认识到,在保护世遗方面,中国还有许多先进的理念、法制建设和科学管理的经验等需要向国外借鉴。”赵宝江说。


    此次高峰论坛通过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高峰论坛武夷山倡议书》,呼吁尽快制定有关保护与管理的专项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监督制度。这是中国试图将“世遗”保护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的一种努力。


    辛格建议,“应该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保护世遗的重要性,并参与到保护的行动中来。”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