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两会代表如是说……

日期:2023-03-16  访问量:4527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观察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国家文化公园战略正式启动,现已开启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重大文化工程,“文化”的主体是人民,“公园”的主人是人民,国家文化公园具有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科学研究等重要功能。

然而,作为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长城现有保护和展示方式仍然受限,在近期召开的两会中,关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提案引起热议,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追寻两会中“长城声音”。

1.jpg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前世今生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前世”,需要追溯至国家文化公园政策的出台,早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便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列为国家文化重大工程,并在2020年10月确定了长城、大运河、长征与黄河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全面建设布局。

如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各个省市自治区共建共享的保护规划,目前已有北京、河北、辽宁、甘肃、山西、青海与山东等地发布了相应区段的规划。

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旨在建设“漫步长城史卷的历史文化景观示范区”与“文化、生态、生活共融发展的典范区”,力图展现北京长城历史文化景观。

河北省立足于长城在河北段的文化文物与生态资源,以明长城为主线开辟了不同的特色功能区,力求建构内涵清晰、功能明确的整体保护格局。

由此可见,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建设主体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出台相关政策,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今生”之路保驾护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将长城定位为“中国古代中央帝国高瞻远瞩的政治战略思想和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的重要物证;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今日使长城的精神价值更为凸显,其建设与推进包孕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将成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两会上的“长城声音”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的声音众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秘书长金永伟表示,国家文化公园区域内文物遗存密集,需要对区域内文物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就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事宜提出了“建设公园步道”的相关建议。长城镌刻着深层的民族记忆,然而长城文化遗产在“为人民所享”方面仍然不尽人意。韩子勇认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应该将打造连接人民与文物和文化遗产本体的通道作为重要内容,让更多游客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为此,韩子勇就长城文化公园的后续建设提供了几点建议。首先是让“公园步道”成为打造连接人民与文物和文化遗产本体的通道,使长城成为连接人民与长城本体的重要媒介,以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其次是参考借鉴相关经验,制定统一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步道建设统一规范标准,坚持自然美学原则,将步道自然地融入围绕长城本体已经形成的文化景观和生态环境中。

韩子勇强调,区别城市健身步道和景区旅游步道,长城步道建设应以乡间、山间自然形成的小路为主要形态,用于徒步步行和自行车骑行,让游客能够通过长城文化公园步道亲近自然。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天津市委会秘书长周潮洪同样十分关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由于长城与京津冀区域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周潮洪提倡进一步挖掘长城文化,创新旅游开发手段,提升区域文化和旅游品牌竞争力、影响力。

两会中的“长城声音”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得以进入更多部门与公众的关注范畴,那么,未来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该走向何方呢?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未来之路

首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离不开保护与修复。保护性修复是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长城及其文物资源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精神文化载体与价值核心,因此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更多技术手段的介入,数字化存档、跟踪、反馈等机制将更好地实现长城本体的预防性保护与价值阐释传播。

除此之外,将长城本体与社区建设相融合将有效推动公众进入特定的文化场域中,例如将传统民居与民俗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中华文化与历史的魅力。与此同时,借助数字技术创建长城数字文化空间、打造AI导览、VR体验等新式旅游体验方式也将助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持续推进将是连接人民与长城的重要媒介,愿更多的“长城声音”能够自此涌现,使长城发挥更为卓越的文化景观价值,让中华文明自华夏大地远播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