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年之际

日期:2011-12-14  访问量:6234  文章来源:Admin
2001年12月14日,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但从芬兰赫尔辛基传来的特大喜讯却让古城大同为之沸腾: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岁月的脚步匆匆,尽管当年举城欢庆的盛况犹在眼前,但转眼间,十年的时光已悄悄流走。而这十年,却是历史上云冈保护与发展的最好时期,是这座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珍贵文化艺术宝库最值得铭记的十年。

  十年间,云冈的保护、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贾庆林、李克强、刘云山等先后来到云冈石窟视察,对云冈的保护、发展做出重要指示。

  十年间,云冈石窟的文物保护、科学管理、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云冈大景区的旅游环境建设、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来到云冈,对云冈的保护、建设进行文化指导。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国内外300余名专家教授齐聚大同,提出云冈保护的真知灼见;2011年,云冈石窟建窟1600年庆典暨灵岩寺开光大典举行,云冈石窟和它的灿烂文化更加被光大弘扬。

  十年间,云冈的文化影响力赢得了高度关注,盛世荣光照耀在这座历经1600年岁月沧桑的石窟:2006年,《云冈石窟》特种邮票发行,2010年,云冈石窟纪念金币发行;2006年,云冈旅游区被评为“中国最具人气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魅力景区”,2007年,云冈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被评为“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五十强”、“中国优秀旅游景区”,2008年,云冈旅游区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称号,2009年,世界遗产论坛组织委员会、世界遗产旅游博览会组织委员会授予云冈旅游区“最佳遗产研究拓展奖”……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近三年,从2008年起,大同市委、市政府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投巨资大力发展云冈文化旅游业,建设云冈大景区。以云冈石窟为核心,挖掘云冈文化历史内涵,整合云冈文化旅游资源,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景区文化品位,完善了游览、餐饮、娱乐、交通、安全、购物等配套设施。现在的云冈大景区集雕刻艺术、古建艺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其高标准的特色文化建设与服务项目,不仅在国内外同行中声名鹊起,更成为山西和大同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如今,云冈大景区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回首十年前那个屋外寒风呼啸、心中热血奔腾的冬日,倍感今日的云冈正处在一个明媚的、生机勃发的春天。

  大手笔建设世界一流文化大景区

  从2008年起,以把云冈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文化旅游大景区为目标,我市全面启动了“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以先进的理念规划建设云冈旅游区,指导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从单体保护走向了整体保护,以全面的认识去深化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以广阔的空间去包容文化遗产保护的张力,以传统的方法去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以突出的魅力彰显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价值。

  云冈大景区的改造建设投资近20亿元,分为核心景区建设和辐射景区整治两大项目,整治后现景区总面积224万平方米,占地3360亩,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20万平方米,占地1800亩;辐射景区面积104万平方米,占地1560亩。历经三年改造,云冈旅游专线两侧拆迁绿化、云冈镇整体搬迁、省道339线改道、十里河云冈段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同时,核心景区内新建了云冈石窟研究院办公区、云冈陈列馆、演艺中心、辽金食货街、灵岩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修复了周总理纪念室、皮影戏演艺馆,恢复了北魏时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的历史风貌。

  在草木萧疏的严冬,漫步在云冈大景区内,依然感觉到风景壮丽,让人由衷赞叹。宽阔整洁的昙曜广场,意境如诗的山堂水殿,景致如画的十里河畔,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现代化的演艺中心和陈列馆等,让人举步流连,极大丰富了云冈游的文化艺术体验,并以龙头作用拉动我市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近几年,云冈石窟的软件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云冈石窟网站在版面设计上与国际知名网站接轨、在模块开发以及内容涵盖范围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云冈的导游队伍的集体风貌与综合素质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已在云冈的导游岗位工作了17年崔晓霞的崔晓霞感慨而自豪地说,十年前云冈只有六七位导游,十年来导游人数增加了十倍,而随着云冈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逐年增多,工作量比以往加大了很多,虽辛苦但很欣慰。而且,十年来,游客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内宾多是来自京津地区,外宾主要来自东南亚,现在,华东、华南和来自欧美的游客显著增加。她说:“云冈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终极旅游目的地。”

  大力度挖掘云冈文化艺术价值

  云冈石窟开凿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洞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云冈旅游区彰显集群文化最重要的一张王牌。申遗成功十年来,云冈大景区以云冈石窟研究院为主要力量,加大对云冈石窟及其附属文化遗存的学术研究力度,不断提升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先后出版了《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云冈保护五十年》、《云冈百年论文集》、《名人与云冈》、《云冈石窟编年史》、《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冈史话》、《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石窟雕塑全集?云冈》、《云冈石窟线描集》等20余部专著。并协助有关专家学者发表了10余部云冈学研究专著,如:宿白先生编著的《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篇10?云冈石窟》,冯骥才主编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等。

  云冈大景区还与北京大学、中央美院、中国遗产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国佛教协会等单位共同开展石质文物保护基地、石窟艺术研究基地、云冈石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任务,同时投巨资在核心景区内新建了云冈陈列馆、演艺中心、云冈书画院、宗教艺术博物馆和佛教抄经院,深度挖掘石窟文化艺术内涵,建立起一套科学保护遗产地的运行机制,探索出一条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近两年,云冈石窟内的考古工作接连有重大新成果。2011年1月,在石窟窟顶发现北魏时期塔院式寺庙建筑遗址,使人们了解到北魏云冈寺庙的结构、布局和范围,引起各界对云冈山顶寺庙遗址的重视。就在几天前的12月9日,备受海内外考古界关注的“2011云冈窟顶考古”又有重大发现,在一处北魏至辽金的佛教寺院遗址中,出土的一处辽金时代的铸造工场,印证了“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宋辽金时代对冶金铸造景象的记载,揭秘了云冈寺院在北魏和辽金不同时代的建设风貌和繁盛程度。

  采访中,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对记者说,“云冈石窟是一个历史价值、文化内涵非常丰厚的大宝藏,还有很多我们尚不了解的等待我们去发现,相信云冈未来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奇。”

  大视野构建云冈文化旅游产业链

  近年来,我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发展云冈文化旅游业,挖掘以云冈石窟为核心的古都历史文化,整合开发云冈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构建云冈文化旅游产业链,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走在偌大的云冈大景区,感觉这里就是一个大型文化产业园区。景区内建设了云冈陈列馆,讲述云冈石窟背后的故事,演艺中心表演北魏中西文化交流特色节目,云冈画院为中外美术家提供创作基地,写经院恢复了中国古代传统佛教译经、抄经场景和书法艺术,皮影馆展示山西民间艺术精华,食货街集中了大同餐饮文化和特色手工业……每一处,都展现出云冈文化的特色,每一处,都充满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据了解,目前,云冈大景区成为首批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且有望成为国家级文化品牌。

  云冈旅游区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了打造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思路,积极整合周边文化资源,发展相关文化产业,使云冈旅游区形成一个内容比较丰富的文化产业体系。目前,云冈大景区有企业32家,其中文化旅游企业20家,从业人员1540余人。景区内各企业经营项目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景区内的20家文化企业,主要经营项目包括大同特色餐饮、大同传统工艺品、文化传媒以及当地特色演艺节目等。景区内的7家管理服务型企业,主要负责景区内旅游市场秩序、景区环境卫生保洁、游客车辆及景区内观光车船管理,同时提供邮政、通讯、金融、旅游咨询等服务。

  云冈大景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赢得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区内同煤集团所属5家煤炭生产企业与云冈景区强强携手,优势互补,大力开拓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势头强劲。晋华宫矿建设了国家级矿山公园,开展煤矿井下探秘游,纳入到云冈文化资源体系当中,与云冈文化游相得益彰;吴官屯矿与云冈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合作新建了云冈陈列馆和演艺中心,成立了屯溪观光车有限责任公司。该观光车公司一位韩姓负责人对记者说:“在云冈景区内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既实现了煤炭企业转产,解决了部分企业富余人员及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又支持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件多赢共荣的大好事!”

  云冈大景区瞄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开发、创新特色旅游产品,在引进广灵剪纸、康氏绢人、大同铜器、灵丘银器、布老虎等传统项目基础上,重点开发、生产出云冈石雕、木雕、砖雕、煤雕、蛋雕、皮影、十字绣等系列产品500余种。张焯说:“云冈的文化品牌产品走上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极大地丰富了云冈文化旅游市场,弥补大同旅游产品空白,有效扭转了多年来大同旅游市场缺乏特色产品的被动局面,云冈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

  目前,云冈大景区内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云冈文化产业链,正在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其社会效益巨大,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20家文化企业年产值已达2.5亿元,利税约3000万元;7家管理服务型企业年交易额约3亿元,超市、茶饮及60个工艺品摊位年交易额约1250万元,年利税250万元,旅游区各景点门票年收入达到1亿元。(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