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

日期:2011-01-17  访问量:5638  文章来源:Admin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促进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协调统一,进一步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市社科院、西安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讨会”召开,国内知名专家热议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并为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献计献策。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研究员,中国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教授,原西安市规划局局长韩骥,西北大学副校长李浩教授,陕西省社科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朱正威教授,西安日报社总编辑、西北大学教授李颖科,西安市社科院副院长李骊明,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军以及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等领导也参加了研讨会。另外,参加会议的专家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有:原西安市文物局总工程师韩保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建新教授、西安大明宫保护办副主任王西京、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中航等。

  研讨会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岳少峰主持,省文物局局长赵荣首先介绍了陕西文化遗产保护采取的积极措施。赵荣说,陕西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已经从专门的专业保护发展到了社会积极参与保护,由单一行业保护发展到各级政府主动参与、积极引导,不仅保护了遗址本体,改善了周边环境,还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认为西安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而且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值得省内其他地区学习。

  随后,西安日报社总编辑、西北大学教授李颖科作了题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西安诠释》的主旨演讲。李颖科认为,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破解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性难题;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实现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理论突破;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作出了贡献。他结合西安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对以上三个观点作出了深入阐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研究员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认为西安这些年来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找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路子。他说,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载体,不仅要保,更需要用!只有通过用才能将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让群众读懂,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即文化遗产只有有为才能有位。综观西安近些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从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刘庆柱认为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在一步一步向前发展不断提升,西安取得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经验,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有启发和示范作用的。原西安市规划局局长韩骥发言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西安就在文化遗产保护上不断进行着探索,从过去的保护单体发展到保护群体,从一元化发展到多元化,这个过程是符合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他特别提出近10年来,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阶段,走入了成熟轨道,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生活和谐发展。专家们针对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各抒己见,均认为西安近些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建议西安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专家讨论结束,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发言说,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对全国都有着显著影响,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解放了遗址区的老百姓,而且将大遗址从生产生活的破坏下解放出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标志着西安大文物格局的形成,西安将继续深化、提高、完善现有保护经验,努力将西安建成大遗址保护特区。

 
  最后,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军总结说,专家们围绕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主题从不同方面作了精彩发言,他听后深受启发。他说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在内的诸多文化事业是西安的金字招牌。王军说,长期以来,西安和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相矛盾的一系列问题,但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索和不断的改革实践,西安逐步找到了一个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和谐发展的路子,面对我国新一轮城市化发展高潮,西安应进一步总结经验,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的重要性,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在科学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得到传承延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共生。(责任编辑:曹凤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