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0-12

保护文化遗产加快西安文化建设步伐

在当今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建设对塑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从西安文化遗产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性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完成了许多大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既有效地保护了文化遗产本体,优化了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又加快了西安文化建设步伐。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对推动文化建设
21
10-12

自然遗产保护法7年修改超10次 各方利益博弈

《自然遗产保护法》 难产背后的“暗战”  “我国遗产资源因部门利益已被切割得七零八落”。环保部和国家林业局主管自然保护区,其中多数包含自然遗产;国家文物局主管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部主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住建部以风景名胜区名义既管理自然遗产又管理文化遗产;国家旅游局则以旅游统管遗产经营。  立法时间长达7年,反复修改超过10次的《自然遗产保护法》,因涉及过多争议,再陷难产泥潭。  今年3月,全国人大
21
10-12

澳门保护世遗七大“高招”

2005年6 月15 日,澳门历史旧城区成为中国第31个世界文化遗产。与众多内地城市不同,澳门的“古城区改造”、申遗、保护,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拆迁;并在申遗成功后的短短5年中,真正实现了旅游、民生、经济转型的“三赢”发展。澳门世遗,由此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开发的经典案例。它告诉我们: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不拆迁,也可以很便宜,而且效果也不差。  古城拆迁之殇  在内地,为什么公众和舆论对古城改造批评甚多
17
10-12

两岸共商闽系红砖建筑保护传承 拟联袂申遗

15日上午,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文化遗产保护界和建筑界的80多名两岸知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闽系红砖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作为涉台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闽系红砖建筑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和人文内涵而享誉海内外”。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会长单霁翔表示,“加强闽系红砖建筑的研究、保护与传承,无疑将对涉台文物的保护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7
10-12

澳门世遗不收门票 未从经济角度考虑申报遗产

耗资上千万元将澳门历史城区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但戴上世遗桂冠的各景点一律对游客免费开放,澳门文化局官员称申遗的目的是要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在我国所有申办世遗的城市中,澳门可谓别具一格。澳门将位于老城区最核心区域的25幢建筑和8处广场空间打包申遗,等于是自己将老城区拆迁改造的手脚捆绑了起来。申办成功后,30多处世遗景点一律对游客免费开放,政府不收取任何门票,这看起来又像是一门亏本生意。澳门以这种独
17
10-12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打上科技创新烙印

因三峡工程蓄水,被称为“第一古代水文站”的重庆白鹤梁题刻永远淹没于水中,如今,深入水下廊道的游客可通过LED深水照明技术、水下实时CCD摄像观察技术,全面、尽兴地参观这处铭刻着1200多年季候变幻的“水下碑林”。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南海1号”整体打捞与保护项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正日益打上科技创新的烙印。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文
17
10-12

世界自然遗产尼泊尔切德万国家公园中野草危害巨大

位于尼泊尔南部的切德万国家公园的茂密丛林是濒临灭绝的孟加拉虎和珍稀的独角兽的最后的庇护地。  但是保护者们说,这一大规模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正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它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被摧毁。对于那里的动物而言,这是一个潜在的灾难。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一种非当地的爬生植物因其疯狂的长势得名为“每分钟一英里”,这种植物覆盖了这一面积达932平方公里的公园的大片地区。这里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并且成为了
15
10-12

中意加强文物修复领域合作

意大利驻华大使严农祺14日表示,中意两国将加强在文化领域尤其是文物修复领域的合作。  严农祺在出席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的结业典礼时说,中意两国间相互的支持至关重要,18名学员在本年度的培训,加强了学员在文物修复领域的技能。  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在意大利外交部发展合作司的协助下于2003年建立并设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该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
15
10-12

福建出台意见 鼓励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福建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实施意见》。《意见》对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作出部署,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方式融资。  《意见》指出,金融机构要以支持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文化产业为主导,针对行业特色,合理设计符合行业信贷需求特点的信贷品种,不断增加信贷投放总量。  根据《意见》,在文
15
10-12

武夷山走进世遗高峰论坛 坚持可持续发展

12月14日,值黄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之际,来自世界各地10余家遗产地以及中国四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等代表齐聚黄山,共同探讨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副书记、武夷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夷山旅游股份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泽岚先生代表武夷山出席盛会。  “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世界双遗产武夷山,是中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以“碧水丹山”的完美结合、
15
10-12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探索开发模式 主打侨乡文化

本月16日,云集了周润发、姜文、葛优等巨星的大片《让子弹飞》将在全国首映,该片取景地正是开平自力村和赤坎古镇。开平碉楼与村落也将首度亮相银幕。  三年前,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让几千万广东人欢欣鼓舞。但谁也没料到,3年后碉楼的保护竟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如今碉楼保护的资金缺口高达2.3亿元,全部1833座碉楼中只有37座政府托管。由于资金不足,很多碉楼的维修整治进展缓慢,无法落实。
15
10-12

平遥古城申遗13年门票收入增70余倍 仍收不抵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山西平遥古城自从199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13年来门票收入增加70多倍仍称收不抵支,而古城内至今仍有3.5万居民,超出合理人口负载2万人近一倍,古城保护面临多重困难。   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诉苦称,去年古城的门票收入有8800多万元,去掉给各个景点30%的分红,门票收入对县财政的贡献每年也就几千万元。   除去公务接待花销,加上平遥国际摄影节等开支,平遥县的门票收
15
10-12

创新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水平

在文物保护领域,科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技却是万万不能的。12月13日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介绍说,国家文物局正与中国科学院探索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将针对文物保护的重大需求,着力建设考古调查发掘、古代建筑保护、大遗址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馆藏文物保护、博物馆环境控制、文化遗产展示应用等7大技术创新平台,全面提升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实力。  马王堆的丝织品如何保持原
15
10-12

黄山纪念入选世界双遗产20周年

12月13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和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共同举行黄山世界遗产20周年纪念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赵宝江等出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国家部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等12个国际组织和国际友好景区派员参加纪念大会或发来贺信贺电。  20年前的12月,在加拿大举行的第1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
15
10-12

《百工千慧》展文保科技神奇

12月14日,《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与以往展览重在讲述文物的精美和悠久不同,此次展览重点展示的是科学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具体应用。例如,运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效率;再如,生化技术的使用,让那些出土时几乎无法辨认的丝织品重焕美丽容颜。  展品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车)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