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11-11
承德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投入资金已逾亿元
随着天气渐冷,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目前除安消防项目外部分古建修缮工程暂停施工。相关部门正“变冬闲为冬忙”,为明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加快工程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十二五”期间,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该工程计划用3至5年实施,文物的修缮将按照清代的工序工艺修旧如旧,力求“原汁原味”。这是中国继西藏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保护工
28
11-11
河北承德对“300岁”溥仁寺修缮保护
随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推进,避暑山庄外八庙中最早修建的一座寺庙--溥仁寺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顺利完成了施工招标、材料采购、现场测量等准备工作,目前修缮工程也已开工。 承德溥仁寺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清政府为团结蒙、藏、维等少数民族,于康熙六十大寿之际,应专门来承德朝觐的蒙古各部王公贵族请求,在山庄东侧修建的皇家寺庙。寺庙建筑融合了汉、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
28
11-11
世界遗产城市组织大会呼吁应对气候变化
为期4天的第十一届世界遗产城市组织大会25日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近郊的辛特拉镇闭幕。会议通过的《辛特拉宣言》说,世界遗产城市应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改善气候环境作出努力。 宣言说,世界遗产城市承诺将努力执行宣言确定的与气候变化斗争的目标,确定一些区域并收集气候变化相关数据,建立资料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世界遗产的价值,为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研讨提供帮助。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大会闭幕式并致辞
28
11-11
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旅游门票收藏展开幕
11月27日上午,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旅游门票收藏展在武进博物馆开幕,现场共展出47框各类旅游门券收藏品。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顶级的灿烂明珠,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迄今为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和批准的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达41处之多,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保护世界遗产的观念和意识已深入人心,新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申遗”也日渐成为国人的自觉意识。 记者
25
11-11
武陵源军地小学组织学习《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11月23日下午,武陵源区军地小学开展“学《条例》,守《条例》,为保护家乡世界自然遗产出一份力”主题班队学习教育活动,全校近1400名学生专题学习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该校把《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的学习贯彻,作为一项重要的校园德育建设来抓。学校采取教职工人手一册自主学,学生利用班队活动课集中学。通过本次《条例》的扎实学习,全校师生热爱家乡、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意识
25
11-11
航空口岸升级 张家界武陵源迎来新一轮“韩流”
11月23日,150多名韩国游客在张家界武陵源美丽的空中圣湖——宝峰湖尽情游览。随着张家界航空口岸正式扩大对外开放,升级为国际空港并对所有外国籍飞机开放,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区正迎来新一轮“韩流”。 韩国客源市场一直以来是张家界主要的境外客源市场,2001年以来每年约有100万人次韩国客人涌入张家界,特有的“韩流”现象在张家界“风靡一时”。但2008年至2009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韩国
25
11-11
九寨沟景点特色突出 四川森林旅游获国家旅游局肯定
记者24日获悉,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森林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对四川林业、旅游两部门联动发展森林旅游的举措表示充分肯定。 王志发说,森林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十二五”期间,森林旅游将进入大众化旅游的新阶段。在产业基础方面,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基础好,四川九寨沟等观光类精品产品特色突出。 据悉,近年来,四川省林业厅与四川省旅游局密切合作,先后联合开展了全省林业生态旅游十佳县、
25
11-11
九寨沟县整合各类旅游资源 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九寨沟县坚持“保护性开发、规范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一是按照“三点一线”(即:县城、漳扎镇、甲蕃古城)组团式城市发展布局,把县城打造成最佳休闲度假目的地,丰富县城旅游服务项目,打造餐饮区、休闲区、文化集中展示区等特色街区,培育夜间消费市场,打造休闲娱乐“不夜城”。把漳扎镇打造成与景区配套、功能完善、藏羌文化浓郁的国
25
11-11
黄山:对华东最大“华东黄杉”古树实施综合保护
从11月13日开始启动的黄山云谷寺“华东黄杉”古树综合保护工程于日前全面结束。景区园林技术人员根据古树名木专家组考察会诊意见,对寄生在古树树体上的“华东松寄生”(植物名)及枯死枝进行了修剪处理,并对主干和侧枝上的伤疤、死节、残桩锯口、孔洞进行了全面清腐、消毒和密封防腐处理,共剪除“华东松寄生”枝叶115kg,修剪枯死枝211 kg,这是自1988年以来,景区园林保护部门第二次对该株华东黄杉古树实施
25
11-11
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封顶 预计2013年竣工使用
近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最近完成了主体建筑封顶,预计201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是正在实施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子项目之一,建成后,将会给游客参观敦煌文化遗产带来巨大变化,也会使敦煌莫高窟的游客接待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0亩。由游客接待大厅、多媒体展示、数字影院、球幕影院、办公用房、邮局、银行、餐厅、购物区
25
11-11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开辟敦煌学研究新领域
随着考古资料公布和相关研究深入,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开辟敦煌学新领域,引越来越多中外学者关注。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最近出版发行,集中展示了敦煌莫高窟北区考古完成后对推动敦煌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这部论文集里,收录海内外学者近年来撰写的有关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论文47篇,共70万字。”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彭金章介绍,这是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还不是研究莫高窟北区石窟的全部。 完整的敦煌莫高
25
11-11
数字敦煌:让莫高窟神韵永存
不容回避的难题,让守候稀世珍宝敦煌莫高窟50年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忧心不已: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的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破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由大学、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各方联手推进的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 用十亿级像素的“飞天号”拍摄“飞天” 黄沙戈壁的一个下午,敦煌莫高窟45号窟内
24
11-11
申遗:让千年香榧林走进春天里
核心提示:“香榧申遗”的话题正在持续升温。 近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会稽山古香榧群申遗工作。 会稽山区是我国古香榧树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从野果、贡品到今天的“摇钱树”,香榧正不断改变着榧乡人的生活,千年香榧树在默默注视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后,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 现在的千年香榧林里藏着怎样的胜景?申遗大幕的开启,将带给榧乡人怎样的期待?“新闻深呼吸”栏目组的记者日前赶赴现场进行了探访。
24
11-11
西夏陵申遗胜算何在
专家:普遍价值是关键 11月23日,在“西夏陵突出普遍价值”座谈会上,此次西夏陵申遗规划的负责人,被媒体称为我国申遗规划数量最多、通过率最高的申遗大师陈同滨说,寻找西夏陵的普遍价值是申遗的关键点,我们只要将这点阐述清楚,西夏陵申遗就有胜算。 申遗关键:超越国界的普遍价值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被称为国内申遗大师,2004年吉林高句丽王城申遗成功,就得益于她的“传神之笔”。
24
11-11
西夏陵申遗专家座谈会在银川举行
11月23日,西夏陵申遗专家座谈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来自区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围绕西夏陵的突出普遍价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主题,建言献策,展开研讨。 座谈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西夏作为丝绸之路上消失了的神秘王国,在国内外有着不小的关注度。而西夏陵是研究西夏物质文化、社会历史及与中原渊源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