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1-11
布达拉宫: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它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辉映,对比鲜明的红、白、黄3种色彩,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1961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松赞干布始建,五世达赖重建 7世纪初,松赞
11
11-11
武当山旅游的“5A之道”
2011年5月底,武当山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从打造中国山水园林城到立志做世界生态文化旅游风向标,武当山的“5A之道”演绎得别样精彩。 高起点规划,打造智慧武当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武当山的“5A之道”首先源于科学谋划。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旅游品牌优势,决定了其在湖北省“一江两山”旅游战略中的龙头地位。大山、大水
10
11-11
京畿河北打造“神韵京畿”推进京津冀文化一体化
环绕北京的河北为进一步繁荣和推进京津冀文化建设一体化,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力打造“神韵京畿”文化品牌,推动河北文化建设飞速发展。 自元代以来,河北就是环绕首都的畿辅之地,“元代三大都”之一的元中都在张北,而清代直隶总督统管京津冀衙署在保定,第二政治中心在承德,清朝皇家陵寝东陵、西陵分别在遵化和易县,是世界文化遗产。如秦汉唐文化之于陕西,清文化虽发起于关外,但其遗迹最多、烙印最深、保存最完整、类
10
11-11
河北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安消防项目日前开工
随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快速有序展开,日前,保护工程安消防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安、消防工程,溥仁寺安防工程、殊像寺消防工程已于近日顺利开工,工程总投资2657万元,设计工期一年。 溥仁寺、安远庙、普乐寺、殊像寺始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均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加强清政府与西藏、蒙古等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统一
10
11-11
三百防火大军昼夜看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河北省承德市集中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古建大市,由于这些文化遗产大都依山而建,因此,每年一进入冬季,防火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如果这些文物古建内发生火灾,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为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不可复制。 11月7日,记者跟随承德市消防支队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保卫处的工作人员,一起查看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冬季防火情况。 据保卫
10
11-11
河北文化遗产:步入传承与发展新时代
河北省是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万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2项,世界文化遗产3项(5处)。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文化文物部门在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上,着力发挥文化遗产在精神、教育、科研、经济等方面的功能,构建了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走在了全国前列。 保护为主,创新理念 多年来,
10
11-11
承德避暑山庄宫墙抢修工地惊现皇家古窑踪迹
印证修建宫墙青砖为承德当地烧制 9月9日,记者了解到,在承德避暑山庄一段坍塌宫墙的施工现场,发现了多块刻有“五窑”字样窑印的青砖。这再次证实了五窑沟皇家古窑在修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证了五窑沟皇家古窑遗址珍贵的历史价值。 据长期从事五窑沟皇家古窑研究的兰义和老人介绍,8月22日,他和老伴在避暑山庄丽正门至城关门一段抢修坍塌宫墙的施工现场经过时,从废墟中清理出来的一垛垛大
10
11-11
承德避暑山庄将重现历史文化风韵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新中国成立以来,承德不断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和修缮,避暑山庄重现了皇家园林意境,外八庙再现了昔日的雄姿。“十二五”期间,国家还要投入6亿元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物的修缮将按照清代的工序工艺修旧如旧,力求“原汁原味”。这是我国继西藏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保护工程、长城保护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
10
11-11
黄山积极加强生态保护 获批加入中华环保联合会
日前,中华环保联合会授牌并颁发证书,批准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加入“中华环保联合会”会员单位。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人间仙境”、“天然氧吧”和“野生动植物冠宝库”。多年来,黄山风景区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深化“保护当头、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景区建设,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
09
11-11
武陵源区集中整治核心景区违法建设见闻
11月7日,记者在天子山景区看到,一些原本“碍眼”的建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翻新的土地上种植了水杉、银杏,视线比以前舒畅了不少。虽然因为刚种不久,这些植物还不是那么有“精神”,但相信在不久之后,这里又会还原成一片郁郁葱葱。这就是武陵源区在过去的两个月内,对景区内违章建筑进行整治拆迁的效果,还给了自然一片绿色。 武陵源是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全球罕见的张家界地貌,今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人已经
09
11-11
武陵源核心景区绷紧安全生产弦
10月30日,武陵源旅游产业公司杨家界分公司在武陵源核心景区杨家界风景区乌龙寨轿场,对辖区内全体轿运从业人员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现场集中培训。 11月份进入了武陵源核心景区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同时也进入了景区火灾高度防护期,由于今年张家界旅游形势火爆,武陵源景区已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旅游形势。为进一步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积极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营造安全稳定的景区环境,武陵源产业公司在武陵源
09
11-11
黄山保护:将再立两项安徽省推荐性地方标准
《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和《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通过地方标准评审 日前,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黄山风景区组织召开标准评审会,由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园林局编制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和《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下称《两项规范》)顺利通过标准评审,将作为安徽省推荐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并供省内外旅游景区尤其是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参考借鉴。 由安徽省
09
11-11
莫高窟到底是个啥?樊锦诗在上海讲述敦煌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到底是怎样的洞窟?她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10月26日下午,刚刚参观完敦煌艺术展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黄河清,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走进报告厅,试图能在即将举行的敦煌专题讲座中寻找到答案。 在讲座上做演讲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专家刚一步入报告厅,就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这场主题讲座是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甘肃省文化周”的一
09
11-11
莫高窟:多彩壁画多重气象
在上海世博会纪念馆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甘肃省文化周上,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被原样“搬”到了上海。作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瑰宝,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霜,历尽磨难,但它所迸发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影响并吸引了无数的专家、学者和旅行者,为之折腰、为之呵护、为之守望。 我们邀请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老师为您解读—— 我国辽阔的西北大漠,千里戈壁,万里黄沙。有沙漠绿洲之称的甘肃省
08
11-11
探秘秦始皇陵:神秘地下帝国的考古难题
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一些人士甚至媒体再次关注“秦始皇陵地宫何时开掘”的话题。 秦始皇陵墓:挖还是不挖?护陵人称主动挖秦始皇陵属破坏,杀鸡取卵不可学。 探秘秦陵:神秘地下帝国的考古难题 勘探秦陵的考古队认为,秦陵很可能整体就是一个政权机构!“秦始皇把他创造的整个国家机构体制放到地下,这样比带金银更长久。他太想看到秦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闻名中外的兵马俑,其实只是秦陵18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