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1-04
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荔波首次连通高速公路
连接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贵新高速至荔波县的麻(尾)驾(欧)高速公路31日正式通车,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贵州荔波首次连通了高速公路。 贵州荔波拥有地球上现今唯一幸存的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2007年,荔波与云南石林和重庆武隆共同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这一区域很多景点享誉中外,贵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曾入选"中国最
01
11-04
文化遗产不是包袱 文物保护从"抢救"变"预防"
“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资本和动力。”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话,已成为国内遗产保护界的共识。 为了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城市宝藏”,南京市文物部门也在更新理念,逐步推进文物保护工程由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以洪保墓为代表的考古遗址不再“挖完即埋”,而是作为城市的历史遗痕进行原址保护性展示;南唐二陵壁画、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等易损文物,也获得了由专家量身定做的
31
11-03
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种思路
两条新闻。在南方的福州,有着200多座明清建筑、占地600多亩的三坊七巷将在今年上半年整体成为中国首家社区博物馆,以充满活力的社区形式保存文化活化石;而在北方的西安,号称“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西安易俗社则在停演多年之后重新开唱秦腔,只是最高的包厢票价将达到8800元,最便宜的普通票也得花上380元———这里被定位为“高级秦腔会所”,是“高端人士进行政务、商务交流的地方”。 关于三坊七
31
11-03
大足:南山石窟抢险加固工程完工
记者从大足石刻博物馆获悉,历时一年多的南山石窟抢险加固保护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山石窟由于长期经受自然力的作用,岩体及石刻造像出现了严重病害。岩体出现开裂、位移变形、垮塌、渗水、风化破坏等现象。本次抢险加固项目包括危岩体加固、严重风化破坏题刻加固、防渗排水和基础加固四大内容。(责任编辑:曹凤娇)
30
11-03
“澄江化石地”正式列入申遗名单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达兰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方茂田,告之 “澄江化石地”申遗文本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审核,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申报名单,编号为自然遗产1388号。“澄江化石地”的申遗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历经6年多的努力,“澄江化石地”今年1月终于走完了国内程序,进入了国际程序。时隔两个月,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达兰即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
30
11-03
4月1日起龙门石窟景区夜游项目正式启动
3月29日从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了解到,从4月1日起,龙门石窟景区夜游项目正式启动,并持续至5月10日。 夜游龙门项目主要包括西山石窟和香山寺。据介绍,为保证参观效果,从3月中旬开始,龙门石窟建设发展局工作人员一方面对通往景区的各主要道路及道路上的树木进行亮化,安装满天星、流星雨等灯光设施;同时对景区内的亮化设施进行检修、更换。届时,龙门石窟景区将在数千盏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流光溢彩、山
30
11-03
大陆首家国家级博物馆基金会在北京故宫成立
北京故宫博物院29日在此间正式宣布成立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及北京故宫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故宫会),这是大陆国家级博物馆成立的首家基金会。 此次同时成立的基金会及故宫会均是由故宫博物院发起,由王石、万捷、刘长乐、宁高宁、马化腾、陈启宗、陈东升、冯仑(排名不分先后)八位企业家参与的独立运营组织。 2011年基金会资助的相关项目包括学术支持、文化交流、文化公益等诸多方面。
29
11-03
非遗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一场热闹的展览之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缺人才、缺经费、缺创新……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依旧困扰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很多人都在想办法、出主意:非遗走进课堂、提高补贴经费、提供免税等优惠政策……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让非遗不再“非常遗憾”。但是,要真正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还需要长期的工作。 3月27日,云南昆明官渡古镇,历时6天的首届“昆明官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落下
29
11-03
莫让文明仓皇地消逝
最近,世界各地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在强悍而无情的天灾人祸面前,脆弱而不可再生的文物所遭受的伤害同样令人忧伤。 据日本文化厅的调查报告称,3月11日的9级特大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128件(处)文化财产严重受损。被称为“日本三景”之一的风景名胜地松岛受灾严重,国宝瑞严寺遭受重创。 还有阴晴不定的中东。3月16日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发出呼吁,要求相关各方能够采取措施确保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境
29
11-03
文化遗产重在“神韵”
自200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福建土楼这一“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近来因一部名为《土楼神韵》的歌舞剧,再次走进了公众视野。 “岁月如圆,起止在何方?楼里春秋楼外羡,回首望,几沧桑。”在这部福建永定县打造的歌舞剧中,客家先民悲壮迁徙、夯筑土楼、漂洋过海等历史场景的再现,迎春牛、打新婚、猜拳舞狮等客家风俗的展示,深刻诠释了土楼所积淀的厚重文化,同时唤醒了海内外客家人的共同记忆。
28
11-03
四川九寨沟景区4月1日将全面开放 春暖花开冰消雪融
记者25日从四川阿坝州九寨沟景区特管理局获悉,4月1日九寨沟景区进入旅游旺季,原始森林、天鹅海、老虎海栈道等封闭保育景点将全面开放。 据介绍,为了保护九寨沟景区的生态环境,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在每年11月16日至来年3月31日期间,对景区原始森林段、老虎海-五花海段、树正-盆景滩段等景点及栈道进行封闭式养护。 眼下正值九寨沟春暖花开、冰消雪融的好时节,栈道和景点的全面开放,将增加游客与大自然亲密接
28
11-03
中国将与苏格兰合作开展清东陵数字记录工作
3月24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苏格兰企业、能源与旅游大臣吉姆·马瑟一行。双方就中国通过河北省清东陵项目参与“苏格兰世界十大遗产计划”交换了意见,并签署了合作开展此项工作的联合声明。 顾玉才表示,我国政府对这项合作非常重视,此前已委派专家赴河北省清东陵进行实地考察。这项合作对于加深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意义重大,也有益于唤醒与普及两国民众参与文化
28
11-03
颐和园今起可认养800棵古树
颐和园800余株古树,10余万平方米绿地首次推出社会认养,今天起,无论是单位、公司,还是市民个人,都能到皇家园林颐和园认养古树和绿地。颐和园管理处与本报共同发起颐和园古树认养活动,此次认养活动是颐和园历史上首次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古树保护中。 颐和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天推出的可供认养古树有800余株,其他乔灌木3万余株,花卉及草坪绿地10万余平米。其中古树以松柏为主 ,主要分布在万寿山山
28
11-03
故宫“五一”限制客流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为了能够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同时更好的保护故宫古建文物,故宫博物院将在5月1日至3日,首次试行每天总量8万人及团体网上售票等限流、分流措施,控制每日的参观人数。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冯乃恩介绍,将观众限制在8万人是对近几年“五一”小长假故宫参观人数统计后采取的一个上限。 这次限定为8万张票,其中4万将通过网上预约方式对旅行社团体进行预售,同时每
27
11-03
联合国机构呼吁利比亚冲突各方保护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23日发表公报,呼吁利比亚冲突各方将军事行动限制在文化遗址以外的地区,以避免对珍贵文物造成破坏。 博科娃在公报中表示,利比亚在文化遗产方面对全人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国的一些杰出遗址不仅见证了利比亚人民祖先在技术与艺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构成了人类的宝贵遗产。 博科娃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4年通过《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也称